|
股指期货与ETF发展及联系
|
|
张毅 |
国际经验表明,股指期货早于ETF推出,是当时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客观需求下产生的,ETF则是适应基金业发展而出现的创新金融品种。两者产生的历史阶段不同。
国际市场上,股指期货于1982年就已经在美国正式推出,当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的SP500指数期货,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期货品种之一;而ETF则是近年来金融创新的产物,其产生时间晚于股指期货。世界上第一只ETF是1993年在美国上市的SPDR,是由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子公司PDRServicesLLC和标准普尔存托凭证信托以单位投资信托的形式发行的一个基于S&P500指数的ETF。SPDR上市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使ETF在欧美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我国ETF的推出早于股指期货,有其内在原因。因为ETF是可以由沪深交易所各自主导开发的基金产品。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ETF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中成功的实例。而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一个重要成员,在原来《期货交易暂行管理条例》还未对金融期货及期权交易有明确规范的前提下,推出的条件并不成熟,所以ETF在我国诞生要早于股指期货。如今,随着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于2007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股指期货将在“高标准,稳起步”的前提下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
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也将促进现有沪深交易所ETF和LOF产品的活跃,提供众多的套利机会。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50ETF和上证180ETF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100ETF都很活跃,也适宜于机构投资者构筑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相关的套利模型。股指期货推出后,资本市场将出现一大批套期保值交易者及套利交易者,或者利用股指期货市场来回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或者利用股票现货与股指期货间的差价变化来把握交易机会。
由于沪深300股票指数样本股数量较大,期现套利交易者完全复制指数样本股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现阶段可以利用沪深交易所目前成交活跃的ETF产品来完成相应的套利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迅速完成拟合复制,套利成本将明显降低,有助于提高定价效率。而且将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可能会有更多ETF产品出现,如果国内证券市场上将来出现沪深300ETF,则也会给套利者提供更多的套利工具选择。
|
来源:
证券时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相关新闻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