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证监会 > QFII\QDII > 正文
 
人民币升值预期延缓QDII出海步伐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08日 07:42
    银行、保险、基金三类机构获准境外投资已近两月,截至目前,这三类机构并没有太大的“出海”动作。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高,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且人民币升值预期丝毫没有减弱迹象,在此背景下,银、保、基大规模出海将承担更大的汇率风险。

    据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已经先期品尝到了因人民币升值而导致的汇兑损失。这三家海外上市的保险机构2005年报显示,在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小幅度升值后,三大公司的汇兑损失大幅攀升,初步计算的总损失金额超过13亿元人民币。   

    目前,各保险机构对于QDII的进展也态度不一。中国财险表示,即便是利用现有外汇进行境外投资,公司也处于准备状态中,还没有实际操作,因此购汇进行境外投资还比较遥远。投资急先锋中国人寿则称,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海外投资的申请材料,相信不久后会获得资格。此外,一些中小型保险机构由于存在购汇成本、投资风险等原因,表示对换汇出海暂时没有太大兴趣。

    另外,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相关申请工作已经渐次展开。某商行人士称,目前各商行都在等待境外代客理财的收费、购汇投资规模、产品形式及海内外托管等方面的细则出台。但他同时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应该会成为影响商行境外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完善的对冲工具而盲目投资,就可能产生很大风险。

    一位投资人士称,目前人民币仍然存在较大升值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的出海意愿。尤其对保险机构而言,由于固定收益率品种收益率较为有限,而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其换汇投资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很高。

    业内人士表示,境外投资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国内机构除非通过降低投资额度来缩小风险,否则,就必须要运用对冲工具避险。

    国内银行采用衍生品规避风险已经有一段时间。去年汇改一个月后,央行就陆续推出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对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推动人民币远期和掉期等衍生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除了运用远期产品外,还通过期权操作规避汇率风险。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人民币期权市场的发展是衡量市场波动幅度及帮助交易员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没有期权安排,就很难得到基础市场波动的相关信息,进而无法对相关产品进行很好的风险管理。QDII带来的汇率风险,将会促使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人民币衍生交易品种,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保险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对避险机制的研究,寻找金融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至少可以规避60%-80%的投资风险。据悉,保险监管部门也正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关注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的避险问题,由于国际上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保监会正在研究如何选择这些产品。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