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6日讯 14日下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北京举办“企业融资分析研讨会”,就新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融资并购的时机、策略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李肃先生表示,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并购,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并购的最大风险是综合性风险,因为如果并购完成之后不能在各方面融合,就反而会被并购所拖累。而并购的最终目前是要达到结构效率,做成行业的领袖。
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李肃
并购的风险已经从资金风险发展到综合性风险
李肃先生从1986年开始进入收购兼并领域,到现在为止,已经为中国的三代企业家做过收购兼并,他表示,这三代企业家在资本收购、风险等方面所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80年代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是政治型的企业家,因为当时国有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厂长或者经理就是某个级别的官员。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开始搞起了收购兼并重组。
80年代的收购兼并是在没资源的情况下收购兼并,是国有和国有之间划拨的兼并,这种兼并不是有没有资金来源的问题,是他要通过这种并购来当敲门砖拿到稀缺的资源,拿到金融资源的问题。那个时候没有生存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周转风险,只要最后能把钱拿来并购马上能激活,就能很快赚到钱。
到了90年代,中国整个并购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92年南巡讲话以后,经济热到了最高点,但到1994年以后,中国城市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全线败亡,下岗分流是整个国家的口号,原来的国有企业全部摧毁,在摧毁的过程中又重新长起一批新的企业。那个时候是机会型企业家,但他空有一肚子战略思想,在那个条件下组不起来领袖框架,因此他又要去借钱,到最后在国退民进的过程里到处买,最后出的麻烦是深层次的,最后形成金融风险。
而进入21世纪以后,并购面对最大的问题叫系统风险。现在不是缺钱,但企业的战略到底怎么做?管理怎么运营?并购完之后怎么维持领袖形象?要在全球竞争的一盘棋里面,看明白所有的要素才行。企业并购完之后就必须得当领袖,当不成领袖明天就得死,做不起来,并过来就成为了麻烦。
并购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结构效率
李肃先生表示,收购兼并要讲结构效率,所谓结构效率是不靠生产经营,也不靠资本概念,结构效率就是并购重组组出领袖来。比如美国钢铁业,当年摩根把美国的钢铁业并到79%。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高成本的厂全部关掉,所有低成本的厂全部扩产,马上从亏损变成全方位盈利,接着就制定规则,所有人都得跟着他的规则走。
因此现在所说的收购兼并说到底就是要追求结构效率,怎么把结构效率真正追到手。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购兼并其实就是居于收购和兼并这两个效率之间。收购兼并达到的直接效率是结构效率,它依赖的最紧的效率是资本效率,最后要达到的结果一定是产品效率。但这三个效率到底应该怎么结合起来,怎么在收购兼并过程里面把握这套技术,就要靠财务人员和老板结合在一起把它做到位。
因此,谁掌握了收购兼并,谁就能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把握资本,成为领袖,追求到三种效率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