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真可谓瞬息万变,几个月前数度“破八”的激情尤在,如今却早已击穿7.95的心理底线。
9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连破两个关口的一幕再度上演,中间价被定在7.9499,第一次击穿7.95,而在询价市场最终收报价更是达到7.9385,也是第一次击穿7.94这一整数关口。
人民币汇率波动本是市场行为所致,本身并无可厚非。然而深究其背后意义,不难看出市场所一度流传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加速的传言正在变为现实。有关人民币升值趋势加速效应,相关市场人士和学者尚存在不小的争议。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本已压力重重的中国出口产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据日前披露的一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纺织行业利润将不堪人民币过大的升值幅度。这份报告的撰写人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该报告提出:在现有的外贸增长方式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现有的最新统计数据也表明: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就会下降2-4个百分点。自从去年7月至今,人民币的累计增幅已达到4%以上,纺织行业的整体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今年世界杯期间,中国浙江的世界杯供应商从中获利甚微,相对于以往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觑。
有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从部门产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人民币升值是否应该加速未能充分考虑到全局的影响,如中国净储蓄过多的问题,出口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等等。事实上,上述两大问题的根源并非完全是国际金融问题。
“金融经济问题是实体经济问题的倒影”,中国净储蓄过多问题的本质是缺乏良好的资本循环体制,即资本无法充分地被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吸收,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社会再生产无法创造更多的利润使资金升值,从而使社会资金停滞不动,并最终使社会再生产过程陷于停顿。表现在金融上即是现有的金融体制不能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广大投资者难以找到有效的资本保值升值场所。
出口产业升级更是一个经济结构的问题,决定一国出口的最终因素是资源禀赋优势,人为的政策只能是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或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新的优势,如不断的提升国民教育水平,使国家过渡到知识型社会,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目前中国除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外,许多地方仍相当落后,人力资源优势仍以廉价劳动力供给为主,而非发达国家的知识创新型人才。
在不具备充分的资源禀赋优势的条件下,急于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一表象的金融手段来推动出口结构的转型,无异于缘木求鱼,画饼充饥。须知任何经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经济自然会实现平滑过渡;如果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则往往非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还有可能出现历史倒退的现象。
毕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产业经济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可能像少数城邦国家那样单一依靠金融业富国。应给予产业发展更多优先地位,金融业在实体产业发展基础上自然会茁壮成长。离开了实体产业的发展,金融业极可能发育不良。
因此,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金融问题是目前发展的基本思路。事实上国家推行的政策也一直有类似的考虑,在目前市场所推崇的加速升值的呼声中,我们仍应保持足够的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