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新乔:央行加息替代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 外汇新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首页 > 外汇新闻 > 正文
 
平新乔:央行加息替代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29日 11:40
平新乔

    2005年7月21日以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主动性、可控制与渐进性的原则,一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努力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这包括:


    (1)建设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幅由2005年汇改以后的0.02%提高到2006年以来的0.04%。单日最大波幅为0.21%,超过人民币汇率最大日波动区间(千分之三)的2/3。

    (2)完善人民币即期汇率形成机制。2006年1月4日,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制度。

    (3)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于2005年8月建立了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2006年初允许做市商在即期外汇市场对冲远期头寸,2006年4月推出银行间外汇掉期交易。

    (4)改革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于2006年6月推出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为未来央行逐渐淡出外汇市场做好制度准备。

    (5)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8%,对欧元累计贬值1.5%,对日元累计升值5.2%。受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8元;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9732元。

    (6)有序地放宽了外汇管理。这包括多次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帐户限额,允许境内投资者用自有外汇、人民币购汇及国内外汇贷款到境外投资。并以多种方式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等等。

    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机制转换上,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引入汇率的市场决定机制。这是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8%更为深远的改革举措。

    现在,国内外投资者都十分关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走势与升值幅度。按“经常帐户”研究方法(“current-account approach”),一国的有效汇率(按贸易份额加权后)应调整至让经常帐户的差额与资本帐户的差额相互抵冲后实现“收支平衡”。在1999年至2002年间,中国在资本帐户上,每年的赢余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1.5%,如果要实现一国收支平衡,就应要求在经常帐户上出现占GDP1.5%的赤字才行。但在2005年,中国经常帐户的盈余约为GDP的9%,即使经过GDP的重新核算与修正,去年中国经常帐户的盈余仍会达到GDP的7%左右。占GDP7%的经常帐户赢余加上相当于GDP1.5%的资本帐户赢余,再考虑到供求弹性等其它因素,使有些学者(如M.Goldstein与N.Lardy 2006年)与机构(如花旗银行)提出了人民币被低估20—40%的结论。

 
来源: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