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欲当上市公司董事 引起不小争议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基金欲当上市公司董事 引起不小争议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03日 08:12
赵彤刚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展开可行性研究。尽管多数基金对此持积极态度,但此举还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基金一旦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将使其投资更有针对性,并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信披等进行监督;同时,也会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因此,多数基金经理对此持认可态度。

    不过,部分业内人士还是对此表达了不同看法。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对记者表示,基金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对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意义不大,因为基金管理公司对沪深两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了解程度非常有限。另外,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公募基金如何进入董事会存在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程序问题。比如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这4个概念做明确的界定和区分后,就会发现,到底是基金持有人代表还是基金管理公司进入董事会,抑或是托管银行进入董事会,恐怕很难界定。

    同时,基金也很难借这种机制达到为中小投资者代言的作用。按照现行法规,基金公司持有单一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受到“双10%”的限制。由于持股比例相差悬殊,基金实际上难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起到监督作用。另外,目前基金持有人大会很难召集。以前涉及基金的重大问题,例如投资范围修改、分红规定修改等都很难通过持有人大会机制予以解决,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大会更是多年未能召开。在这种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希望通过持有人的授权参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显然行不通。

    胡立峰表示,尽管目前美国等成熟市场存在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公募契约型基金,而不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公司型基金。

    而且,专业人做专业事,基金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股改的投票过程中,“投票门”事件已经让基金业背上沉重的信誉危机。“如果在更为复杂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也让基金业涉足,难免让人担心基金在投资管理这个主业上出现专业不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这个副业也会弊病丛生。”胡立峰说。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