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基金十年——显"鲶鱼"效应 促市场活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巴曙松:基金十年——显"鲶鱼"效应 促市场活力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3月07日 07:28
巴曙松


    基金开始改变中国人的资产结构

    十年间,基金作为投资理财工具经历了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近两年的火爆发行,使更多渴望参与投资但又缺乏投资知识或精力的人有机会参与市场。2007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26.48%,为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回报也使更多的投资者由于赚钱效应认识并投资了基金。投资者积极认购、申购基金导致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资金流量账户看,个人可以用到金融投资上的资金总量在2007年的上半年是24万亿,从这些资金的投资方向看,各种金融工具中银行贷款占比34%,较往年有较大下降,而上升最快的是基金,占比达到25%,全社会对股票、基金类资产的偏好,实际上就是居民资产结构调整的过程。

    基金的大发展壮大了证券市场的规模,正是证券市场有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才逐步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改变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2007年前10个月国内金融市场的融资总量接近5万亿,股票融资的占比是8.4%,占整个融资的结构比重明显上升。

    在金融市场发育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基金行业的飞跃契合了居民理财需求的爆发。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资产从2004年2季度的46.6%上升到62%,成为基金资产的最大持有人。飞跃之前的中国基金业一直处于产业形成阶段,基金作为创新的金融工具,只是被一部分股民了解和参与,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才是基金的投资主体。广大居民的理财意识由于家庭财富偏低、金融产品单调尚未被激发出来。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本轮股市牛市,正好与国内居民财富快速增长、金融体系跨越式改革、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大趋势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居民理财的热情。

    基金改变了投资者的投资习惯甚至生活方式,比如定期定投业务的开展帮助投资者建立了长期投资,不进行短线操作的投资习惯。这也使得基金资金来源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为赎回压力带来的对市场的冲击,减轻了市场的波动。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