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零收益、负收益,甚至提前终止合同清盘……在银行理财产品一度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之后,自2007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盆又一盆的凉水向投资者浇去,可能今后还会有。不少投资者觉得上当受骗了,觉得被忽悠了。然而,问题频繁暴露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从另一个角度预示着,国内理财市场在经历起步、萌芽之后,正一个亟待从各方面进行规范和制度架构的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理财市场在经过这个阵痛期后,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反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以银行理财产品为切入口,从理财师素质、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剖析问题所在,为亟待规范的理财市场厘清一些头绪。
QDII频出新品、新基金接连发售、新款保险交替上市、新股成堆发行、炒金炒汇忙得热火朝天……火爆的理财市场,使得投资理财一时间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在这些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诱惑面前,很难有消费者不为之心动。这时候,一个现实问题出现了——这些理财顾问提供的服务可信吗?
近期,多家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上述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项目,提供理财服务也是其中一个环节。但是,不少理财师对各类理财产品不够了解、对理财理念没有整体思路,可能对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不少银行对理财师下达了营销任务和计划,部分理财师不可避免地会“强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不少论坛上看,一些投资者在网上抱怨理财师“忽悠”客户。
针对目前的理财市场,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秘书长、博士赵良表示,不少理财经理将理财服务简单地看成产品营销,八成以上的理财经理还仅限于推销各类理财产品。
“其实,目前很多银行的理财师就是一个理财产品的推销员。”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关人士直面理财市场的这个怪相,“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前几年不少银行推出了挂钩海外市场的外币理财产品,银行的很多‘理财师’不顾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将产品强卖给投资者,结果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理财师素质亟待提升
外资银行对理财师的培训上岗机制要求十分严格。例如,汇丰、花旗银行均要求培训少于7年者不得上岗。记者了解到,中资银行里,有90%以上的理财师工作未过两年也被推上营销理财岗位。
英国标准人寿个险总监布莱恩·帕金森认为,国内理财师自身的素质与国际仍有差距,造成投资者对理财师信任不够。帕金森先生指出,实际上国外也曾经出现类似的阶段,理财顾问素质参差不齐、集中产品销售,导致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信任度降低。
“真正的理财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投资策划以及税收、遗产等的法律法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奚洁表示,理财风险买者自负,但同时卖者也有义务。作为卖者,银行不仅要建立规范的产品风险揭示和客户风险评估流程,而且要严格规范选拔符合要求的理财师。他介绍说,光大银行理财师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三道步骤才可正式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根据光大银行的统一要求,理财师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仅要让客户客户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和风险揭示内容,而且要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进行评估,从而为其推荐更适合的理财产品。
呼吁更规范的“执业”市场
“理财师市场确实需要规范一下。”某银行高管表示,“对理财师的认定应该有两方面的要求:硬要求和软要求。”
“硬要求指的是银行外围的、理财的各方面资格证,建议设立明确的、多层次的分级制。例如,目前市场上的理财规划师可以称之为理财助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考核等进行不断的升级,而不像目前这样直呼为‘理财师’。”该人士表示,“而软要求则指的是银行内部的考核,在具有理财资格证书的基础上,注重理财人员的经验和长期表现,达到标准的方可定位于‘理财师’。”
中国交通银行总行首席理财规划培训师沈水辰也表示,理财师要有“执业”资格。他认为,理财师作为第三方理财,应站在客观、公允、中立的立场为客户服务,不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而是为了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理财师不能将个人的偏好强加给客户。需要强调的是,理财师要有职业道德,能够做到正直、公正、客观、诚信,要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财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规划。
“个人理财师不能给投资者许诺每年回报率是多少百分比。”沈水辰对记者说:“因为理财师不是神,不可能准确地计算出市场的变迁。对客户讲回报率时,也要讲清楚风险,告诉投资者,风险在哪里。向客户介绍每一个配套投资方案,不可以只说这个方案如何如何好,赚钱如何如何多,而是要给他讲风险,要拿出风险的报告给他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