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保险公司为扩大二级城市的营销网络,提出了一个宏大计划:今年拟向社会招聘10万名保险代理人。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一些规模较小的同行更是惊呼:这将冲击目前的市场格局,对行业有负面影响,对其他保险公司而言将造成压力。
笔者认为,从保险公司角度看,人海战术一向是推销保险产品的重要策略。时下招聘更多的销售人员充实到营销一线,扩大保险的销售规模,这绝对是一个好时机。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但如果人员的质量却急剧下降,则将给声誉本来就薄弱的保险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笔者之所以对“今年拟向社会招聘10万保险代理人”之举心存疑虑,是因为以往的实例证明:但凡大批招聘保险代理人之时,对人员素质的把关就会放松,于是极有可能出现不规范的展业行径,市场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波动。
三大隐患引以为戒
具体而言,以下三种情况,应该引以为戒。
其一,保险公司招聘可能不择手段。保险代理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不高,如要完成10万人的招聘指标,就势必要采取“先把人招进来再说”的策略。于是“养老金发放员”、“理财规划师”等巧立名目的职位名称层出不穷地刊登在各类广告媒体上。而当蜂拥而来的应聘者踏进保险公司大门,发现岗位名不符实,与原先的期望相左,于是投诉之声骤然四起,保险公司诚信遭受质疑,进而引发较大的社会反响。
其二,培训可能会“走过场”。10万名应聘者浩浩荡荡加入保险公司,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将成为保险公司的巨大压力。于是,各类“速成班”应运而生,应聘者对专业知识、如何规范展业不求甚解,也就为走向市场后的不诚信展业埋下了隐患。于是本来诚信度就脆弱的保险市场秩序更为混乱。
其三,投保人权益可能遭到威胁。这些新增代理人一窝蜂冲向市场,将会引起其他保险公司代理人的警觉甚至是强烈反感。于是,各方为了抢占市场,误导客户赚取保费、相互诋毁同行等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可能大行其道。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客户投诉大幅攀升,保险代理人的不诚信之风愈演愈烈,最终受害者当然就是投保人。
招聘重量更要重质
其实,笔者绝无诋毁扩招保险代理人之举。就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营销人才肯定是要招的,而对代理人的强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人均产能。
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7年中国的寿险渗透率仅为2.0%,远低于印度和中国香港,中国的人均保费仅为5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寿险保费的2%。而按照麦肯锡的预测,中国有望在2015年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五大寿险市场之一。由此来看,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保险代理人的数量必将有一个大发展。但数量扩展的同时,质量的提升却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市场的不规范状况就不可能根本好转,“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显然就是一句空话。
就此而言,某保险公司提出“拟招聘10万代理人”的计划时,更应当在人员素质上有深谋远虑的全方位考量。当前保险增员处在比较好的形势下,保险业不仅要考虑业务如何增长,人力如何发展,更要深思管理方式是否规范化运作,运营模式是否符合保险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此才能在招聘保险代理人时做到质、量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