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只成立不足一年基金净值跌破0.8元
2021年至今,市场多次大幅调整,一些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净值也因此出现大幅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7日,在2021年新成立的1898只基金中(A/C类合并计算,下同),已有231只单位净值低于0.9元,66只低于0.8元。
从规模来看,上述基金不乏总规模超过50亿元的中型基金。Wind数据显示,在单位净值低于0.8元的66只基金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等七只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
从基金类型来看,净值跌幅较大的2021年新基金多为ETF,在单位净值低于0.7元的九只基金中,有八只是ETF,涉及行业包括互联网、医药等,多只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也位于跌幅榜前列。而这些ETF的成立时间大都在2021年的5月至7月。
另外,还有部分成立于2021年年初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也出现大幅调整。Wind数据显示,成立于2021年2月1日的招商兴和优选1年持有,截至2022年1月17日,其净值为0.6999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业绩回报为-30.01%。1月14日,招商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招商兴和优选基金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增聘王奇玮为基金经理,与基金经理付斌共同管理招商兴和优选。而成立于2021年3月2日的南方医药创新,截至2022年1月18日,其净值为0.7139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业绩回报为-28.61%。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2021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化行情明显。对待基金业绩应以更加理性和长期的态度,基金投资短期存在亏损风险,但可以通过长期持有来平滑市场的短期波动,从而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若以短期业绩衡量基金经理水平,也会导致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同质化,导致市场抱团等现象的出现,加剧波动风险。
(责任编辑:关婧)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