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纷纷高喊“高收益” 购买需谨慎
近期各大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年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其势头之猛,近年罕见。在金价大跌、股市难测、楼市投资门槛高等投资渠道不理想的情况下,这些年化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吸引了老百姓的眼球。但理财产品与存款不同,并非毫无风险。普通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仅被产品预期的高收益所吸引,更要了解产品相关的风险情况,谨慎选择。
购买者:银行吸金是投资好时机
“因为‘钱荒’,银行要吸金,正好手里有点存款到期,准备买些理财产品,现在这些理财产品也都是一期一期的,赶紧买,不然这么高的收益率,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7月3日,在庆阳路的一家招商银行大厅里,梁女士正准备购买一款年化收益率为5.8%的理财产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一些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买得十分火爆,前段时间,一款年化收益率为6%的理财产品两天就售罄了。
当天,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期这些突然出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反馈。陈先生说,“我把手里的钱都买了近期的理财产品。现在银行钱紧,才会大力度地推出这些收益高的理财产品,这可是理财良机。”
提醒: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各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宣传品上,年化收益率一个比一个高,购买的起点也不高,基本都在5万元、10万元。面对年化收益率高达5%-6%的理财产品,拿5万元为例,选择定期存款,存够5年,利率也不过是5%左右。同样的时间,利息只是理财产品的一半多一点。
但在采访中,记者咨询理财产品是否存在风险时,多数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风险提示不够主动充分。他们的答复多是“保本与不保本的投资渠道一样,其实都是很稳定的”。唯一详细清晰介绍理财产品的协议,则是要等客户确定购买后才能看到。
在金融市场中,高收益必然会伴随高风险。但是实际上,我国银行体制长期以来给予了老百姓的安全感,使得老百姓对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另外,理财产品中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不同的。目前银行短期高息型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而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却不能保证其收益。老百姓要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