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深圳市单位面积产出GDP全国居首

2013年07月29日 08:5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吴德群

  编者按

    今年6月底,既是一个年度的半程,也是国家和深圳“十二五”规划的半程,以此观照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特质、新业态和新趋势,在世界经济持续不振、国内产业环境复杂的格局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深圳半年经济观察”专栏,拟对深圳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总部经济、低碳发展等方面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报道,敬请垂注。

  尽管栖身南山华侨城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区里,深圳超多维却因为拥有大量裸眼3D显示自主核心专利,吸引着索尼、东芝等国际巨头前来购买专利。一个150人的小公司,一个不大的研发空间,仅凭卖专利一项,便能创造出巨大收益,跻身全球裸眼3D显示产业第一阵容。

  “超多维”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这从宏观经济数据得到印证。上半年,深圳GDP达6013.8亿元,增长9.5%,而主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用电量、建设用地为0.1%至0.2%的微增长,用水总量甚至出现1.9%的降幅,单位面积产出GDP居全国首位。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长低位运行的大环境下,深圳在主要生产要素近乎“零增长”的情况下,GDP实现9.5个百分点的增长,是一种可持续的、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转中趋优”的经济结构

  半年经济态势,是一组更加优化的经济数据。

  现代服务业因为聚集了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新业态,而成为撬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深圳现代服务业对GDP贡献率比重的提高,进一步优化着经济结构。

  上半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0∶44.4∶55.6,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2.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6.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14.2%,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香港居全球第三。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深圳上半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2∶15.6∶84.1,其中第三产业投资842.09亿元,增长28.0%,显示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速度加快。

  “转中趋优”的态势更加明显。“特区里的特区”的前海,已是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截至7月19日,前海已吸引1144家企业进驻,注册资本总额1400亿元,其中金融业占比高达7成以上,阿里巴巴菜鸟公司、民生电子商务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到年底前将引进3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

  市场结构也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上半年,深圳工业品内销增速远远高于外销增速,内销比例创历史新高,达50.1%。深圳服装、珠宝、手机、钟表、电视、电脑等优势产品,正成为内销市场的抢手货。

  迈向高端的产业升级

  一个案例值得分享。距离南头古城不远的南头城工业区,过去聚集了大量低端加工制造业。经过改造升级后,这里聚集了一批创意与软件服务等高端产业,创造着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南头城工业区的蜕变,得益于深圳推动经济“快转”。

  淘汰低端加工制造,升级优势传统产业,挺进先进制造业,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800多亿元,增幅超过10个百分点,增速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400多亿元,增幅9.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5%。

  不管外部经济形势多么复杂严峻,深圳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增量培育和总部带动,一个以“高新软优”为特征、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深圳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2300多亿元,接近2001年深圳全年GDP水平,增速达约14.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占GDP比重接近4成。

  同时,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加强。上半年,金融、物流、高新技术等四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3700多亿元,同比净增500多亿元,增速高于GDP增速,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升至62.5%。

  得益于创新驱动,深圳创新型经济形态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新增各类创新载体81家,总数达到838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更高产出的绿色GDP

  这段时间,深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民们争相通过微博、微信晒照片,形象地称“大运蓝在深圳办了常住证”。

  “大运蓝”的背后,是深圳质量型增长特征日益凸显,用电量、用水总量等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继续下降。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深圳单位面积产出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亿元、0.45亿元,继续居全国最高水平。

  据预计,深圳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同比降低0.25个百分点,比国家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万元GDP电耗下降8.5%,同比降低6.38个百分点。根据供电局提供的工业用电数据,深圳每度工业用电产值为56.09元,同比提高2.57元;每度工业用电增加值为14.16元,同比提高1.10元。能耗、电耗和电耗产值三组数据,说明深圳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与此同时,深圳主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微增0.1%,全社会用电量微增0.19%,用水总量下降1.93%,建设用地微增0.8%。更少的要素投入,更多的产出,这正是深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所在。

  绿色低碳和经济增长,这对看起来有些“对抗”的发展指标,悄然形成了良性互动。上半年,深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有所下降,新增节能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电7.1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9.4万吨,PM2.5日均浓度居全国主要城市较低水平。

  目前,深圳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正开展模拟试运行,已经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建筑物纳入首批碳排放管控单位,全年将达到900家。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