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盘活资金存量的重要举措,该决定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扩容,对资金流产生怎样影响,对银行业等领域有何触动?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与所有金融创新工具一样,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目标,在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试点的扩大,将为市场带来更多资金流,有利于金融资源对经济的支持。
王晋斌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市场资金链条将被拉长,包括银行、券商、信托、评级机构等处于链条中的各部门都将得到发展。
“就产品买卖双方而言,试点扩大意味着卖方范围会从国有大银行向其他银行扩展,买方范围则会涵盖更多的券商和金融机构。”王晋斌认为。
“银行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银行大量的中长期贷款,降低乃至转嫁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是解决平台债路径之一,能够化解银行前期积累的风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宏波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促进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通过证券化盘活存量信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除了利好银行业之外,试点范围的扩大还将有利于信托和券商等中介机构相关业务的增长。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试点扩大后,银行是直接的受益行业,而券商作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参与者,也将直接受益。
试点的扩大意味着券商将有更多的机遇,但其与信托公司在中介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方主要是信托公司,而如今随着券商的加入,信托和券商面临直接竞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新一轮试点的推进,券商与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都将投入更多。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多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对普通投资者影响不大。而由于试点的扩大会利好银行业,又由于银行股占A股市值比重较大,因而也会影响到A股的走势。
“目前我国仍处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集中于银行间市场,尚未涉及个人投资者,因此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但不排除进入交易所后,会像美国类似产品一样在产品被切分后打包卖给普通投资人。”王晋斌判断。
不过,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效果,也有专家表示其效果仍有待观察。
“试点扩大后,有效信贷能否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还有待观察。”蔡宏波表示。
“应重点考虑存量资金被盘活后的资金流向问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
对于试点扩大后的风险管控问题,王晋斌认为,随着试点之后资产链条的拉长,此类金融创新的收益与风险均会被放大,此时监管层需要完善收益与风险分担机制,并避免频繁证券化和链条过长等过度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