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别让创新成内幕交易“支付宝”

2013年09月05日 07:47   来源:金融投资报   

  创新的失范,已成为当前券商乃至整个资本市场风险控制的阿喀琉斯之踵。区分市场创新与违法违规的边界,亡羊补牢,刻不容缓。

  躲在“乌龙指”背后的魔鬼,不是一般的违法违规,而是与创新的失范纠结在一起的风险失控。“乌龙指”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发生在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表面上是一个从未启用过的“重下”功能键的轻轻一按所触发的异常交易,实质上不仅暴露了其自营业务套利系统所存在的未曾被发觉的技术设计缺陷,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其内控的缺失、管理的混乱、创新的失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严重性决不能仅仅因为没有发现公司及相关人员组织、策划、促使这一事件发生的证据而轻轻放过。事实上,光大证券的独立套利系统如果真的是所谓独立的“模拟与生产隔离”的创新实验,何至于一个“乌龙指”就可以突破防火墙,闯过三重门,闯入了公司的自营交易通道?这只能说明,这套所谓的独立套利系统并不是合规的创新实验,而是以创新为幌子,套利为目的,合创新与自营为一体的一个变异的怪胎。使用这套所谓独立套利系统的该出事部门虽然也名为策略投资部,但同曾为光大证券争得了创新资格和荣誉的创新团队并不是一回事,而是受公司主要领导所直接指挥,规模远大于一般自营业务部的一个另类的经营实体,其交易甚至可以不通过风控,直报场内,且其以往为公司所创造的“赚钱效应”也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公司自营投资业务,那么,其所触发的“乌龙指”又怎么能够混同于创新过程中的一般性技术错误或失误呢?

  此外,当程序化高频交易所刻意化整为零的每一笔报单由于无论价格还是数量均被设定在《交易规则》所规定的范围之内而未被上交所的警示系统所发现时,又怎么谈得上“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呢?如果不是券商自营账户并不像一般账户一样存多少保证金才能买入多少股票,光大证券要完成这笔资金规模高达234亿元的报单,岂不比登天还难?即便程序交易的能量再大,又何至于在其停牌前还能成交了72亿元,并激发起数十只权重蓝筹股的集体涨停且大盘指数一下子被拉升5%的蝴蝶效应呢?在程序化高频交易的条件下,这种登记公司为T+1,交易所为T+3的结算交付机制所提供的便利,很容易让券商或机构将自己的自营盘做成信用交易。也就是说,当年万国证券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条件下卖出近2000亿空单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是随时都有可能被拷贝被复制的。

  创新跑到了监管的前头,这是监管角度的一种说法。在市场的角度看来,则应该说是监管落在了创新的后头。

  在ETF和股指期货对冲合约等跨市场交易工具越来越多,信息披露机制不对称,且机构可以T+0散户只能T+1的条件下,各种利益体利用创新工具或创新机制进行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便利。这无论对于目前的市场交易机制还是监管机制,都是新的考验。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只有涨跌停板行政管制,没有“熔断”机制的监管方式,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证监会对光大证券内幕交易的处理,维护了证券法的严肃性,对于规范市场行为,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从提升市场稳定运行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出发,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隐藏在“乌龙指”背后的魔鬼,适时强化对券商创新的风险控制。由于以往所引进和实施的一些所谓的创新举措所反映的无不是来自既得利益相关各方的意见,满足的都是他们的套利要求,创新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了利益输送的通行证,内幕交易的支付宝,藏污纳垢的防空洞。创新的失范,已成为当前券商乃至整个资本市场风险控制的阿喀琉斯之踵。区分市场创新与违法违规的边界,亡羊补牢,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为市场创新发展留有余地,给市场主体“自我修正”留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的需要,更是监管跟上创新步伐,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三公”,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财经人士 黄湘源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