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审批权限不上收 银行代销风波难止

2013年09月05日 13:16   来源:广州日报   刘新宇

  银监会要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严格区分自有产品和代销产品 专家称——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引发投资者亏损的事件频频发生,银行则常常撇清干系。此次,银监会发文要求规范银行代销行为以免误导消费者。不过,专家认为,各家银行总行应上收代销理财产品的销售审批权限,严格禁止分行的私售行为,否则理财产品销售风波仍有可能继续上演。

  昨日,银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针对侵害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出了八项禁止性规定,其中最受关注的代销产品风险中,银监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严格区分自有产品和代销产品,不得混淆、模糊两者性质向银行业消费者误导销售金融产品。有银行业人士透露,接下来各家银行将根据上述要求进行整改。专家则建议各家银行应该上收代销产品的销售审核权限,否则频繁爆发的理财产品销售风波仍有可能上演。

  业内人士:

  银行或开始着手进行整改

  银监会昨日透露,已于8月30日发布《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此次《指引》的出台,标志着银监会已经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纳入监管体系当中。

  与此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多侧重于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之后的维权工作不同,银监会称《指引》强调了“预防为先、教育为主、依法维权、协调处置”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原则。

  去年末,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理财产品事件之后,多家银行先后卷入代销理财产品的纠纷当中。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尤其是代销的理财产品风险问题就受到外界持续广泛关注。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风险曝光之后,银行普遍采取的反应是“这是银行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并通过开除员工等方式撇清责任。

  银行业人士称,这次《指引》的出台则是从全国的层面上对理财产品销售行业进行规范,“各家银行接下来应该会就此进行专门的整改”。

  专家建议:

  上收代销产品销售审核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现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银行总行开发的自有产品在风险把控上较为严格,较少出现纠纷事件。客户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上,“一些银行的地区分行垂涎高额代理销售费用,代销产品未经总行审批私自销售,当中甚至还夹杂银行员工恶意的欺骗行为,这是主要的隐患。”

  郭田勇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各家银行总行必须上收代销理财产品的销售审批权限,由总行进行统一风险审核后方能销售,对于分行私售行为予以严格禁止,否则频繁爆发的理财产品销售风波仍有可能上演。 

  行业现状:

  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超利息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已成为各家银行最为重点发力的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以及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各家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各个银行都向节约资本型的银行发展,之前那种靠内部利润增长以补充资本增长,再通过资本项进行融资的方式将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把理财作为重要的业务转型的抓手”。

  事实上,银行的业务“调结构”已拉开了帷幕,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利息收入。据记者初步统计,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增长47.57%,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多在15%以下。

  银监会八项禁止性规定

  不得在营销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风险、夸大收益;

  不得在格式合同和协议文本中出现误导、欺诈等侵害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条款;

  不得主动提供与银行业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产品和服务;

  不得在未经银行业消费者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金融信息;

  不得向银行业消费者误导销售金融产品;

  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不得无故拒绝银行业消费者合理的服务需求;

  不得在服务中对残疾人等特殊银行业消费者有歧视性行为。

  新闻链接

  多款理财产品收益再破“5”

  9月末季度考核又来 不少银行月初就开始“揽存”

  多款理财产品收益再破“5”

  本报讯 (记者李婧暄)虽然才刚迈入9月,但近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再次冲高。昨日记者浏览多家银行网站发现,多款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比此前同期的要高,其中有银行收益率达到5%以上的产品甚至达到50%。

  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冲高已成为银行面对资金压力下的一个重要的揽存手段,而由于9月又面临季末考核以及双节假期,这些因素都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冲高的推手。

  理财产品收益率攀升

  连日来,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短信又多了起来。记者浏览各银行网站发现,多家银行正在发行的多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5%。如,建行9月2日起售的6款产品中,有3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5%。中行8月28日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有17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5%(含)以上。

  不仅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增多,记者发现,不少同款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比上月末稍微提高了,如建设银行昨日起售的一款3个月期“乾元-共享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而8月末,该行发售的同期同类型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5%。光大银行T计划52天期理财产品5万~50万元档次的预期收益率调升至5%,较8月初提高0.1个百分点。

  此外,据普益财富统计,8月份最后三个星期的银行理财各类型产品预期收益率情况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频频提升。

  银行揽存压力再现

  每到月底尤其是季末,银行资金面趋于紧张、揽储压力大增,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会随之上升。“事实上,9月末将面临第三季的季度考核,因此不少银行在月初就小幅调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以达到提前揽储的‘功效’。”一位商业银行个人业务负责人王先生(化名)告诉记者。

  此前,媒体也频繁报道了目前贷款额度紧张、不少中小银行一套房贷暂停受理的情况,事实上,这一流动性紧张贷款额度供不应求的局面还是没有得到缓解。“现在银行揽储的冲动难以避免,因此收益率肯定随着压力而增加。”王先生表示。

  此外9月份中秋节之后,紧接着又迎来国庆长假,再加上月末、季末考核因素的倒逼,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格局难改,银行靠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冲动难以避免。


(责任编辑:史博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