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助交投回暖 短端收益率下行较明显
昨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6天88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资金800亿元。资金面全天呈现先紧后松的态势,整体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松。债市交投热情在资金面的支撑下有所回暖,短端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长端收益率保持稳定。
国债方面,收益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行,1年期成交在3.58%,3年期成交在3.85%,7年期成交在4.02%;政策性金融债方面,1年期非国开债成交在4.54%附近,国开债成交在4.57%,3年期国开债成交在4.76%,非国开债成交在4.75%。
受逆回购影响,短融买盘有所增多,成交活跃,收益率略有下行,半年的超AAA券种13铁道CP001成交在4.99%,短券12华能集CP004多笔成交在4.91%,接近1年的13北控集CP002成交在5.15%。中票交投活跃度有一定提升,AA附近券种成交较多,收益率稳中有降。如5年期13乌国资MTN1下行2bp成交在6.60%,AA+券种13清控MTN1成交在5.65%附近。企业债需求集中在AA附近5至7年的跨市场品种,如5年多的12绵阳科发债成交在6.75%,6年多的12张经开发债成交在6.45%。
昨日央行祭出6天期逆回购,表面上满足节前资金需求,但月底资金紧张程度将因此加剧,显示出货币政策仍维持紧平衡的态度,流动性实质性缓和堪忧。预计利率债将维持宽幅震荡,较难出现大幅回落,短期内中长期利率品种及高收益的中短期信用品种仍是交投热点。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