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创业板、中小板估值水平持续上涨,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估值(历史TTM,整体法)溢价已经从年初的3.8倍,上升到11月底的7.2倍,与指数点位涨幅基本同步。在三季报盈利增速仅为5%的情况下,创业板估值在11月却达到60倍,创出新高。可以说,三季报打破了很多创业板股票 “伪成长”的面具,过去一年反复讲述的成长故事不过是估值泡沫的放大而已。
11月30日,国务院、证监会分别推出涉及IPO、优先股、上市公司分红、借壳上市四个方面的改革方案,长期看利好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同时可能在不经意间结束这一年的创业板整体性牛市。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创业板更深远的影响在于,A股市场的结构分化将不仅仅体现在大盘与小盘之间,市场化发行制度改革将使得创业板内部上市公司的分化加剧,创业板和中小板估值水平总体上或将短期受到抑制,但中长期趋势仍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而那些依赖并购重组带动股价上涨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IPO开闸将至,中小市值个股的供求关系扭转,其供给溢价消失,将在短期内显著冲击市场风险偏好。主板蓝筹受到的供给冲击相对较小,但市场情绪面的悲观可能会演绎出周一这种泥沙俱下的行情 ,期间有部分个股属于被错杀行列,这些个股仍然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首先,从资金的角度考虑,新股的所谓抽血效应言过其实,IPO暂停以来A股市场的融资额并未有台阶式的下移,大量的增发和配股取代了过去的IPO发行。2013年1-11月,沪深两市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3408亿元,月均募资额为310亿元,和去年373亿元的月均募资额相比缩水幅度为15%。考虑到证监会“新股发行意见”从制度上迫使大股东、高管、保荐人对新股半年内的股价进行“保底”,新股发行价格接近地价,这15%的融资增量并不足以使市场山穷水尽。
其次,“新经济 ”仍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通信、环保势必要取代钢铁、水泥、煤炭这些传统工业的地位,近期高层频频向外力推的4G、高铁、核电都可视为新国家战略的一种。股票市场或有一时搏杀,却不能改变这些新经济行业成长为新支柱产业的大方向。从结构来看,此次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包括未来可能出台的退市方案)意在树立市场长期价值投资观念,改变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局面,壳资源的价值将大幅缩水,这也将有利于扭转A股素爱炒壳的恶劣风气。
央行 12月2日出台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央行意见以自由贸易账户形式,实现了资本账户适度可兑换;允许区内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区内企业对外筹资企业、个人、金融机构在跨境投融资、证券投资方面被赋予极大的自由度。虽然细则尚未明朗,但大方向上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居民资产配置国际化的大门已经打开。资本项目开放以及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改革将导致A/H股溢价收窄,最近A/H对价走势已经跌破过去8年的支撑位置下行。在A股相对H股折价的行业上,大部分是保险、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这些A/H折价品种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展开。
本次一揽子股票市场的改革,可视为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证监会从制度本身,打破了资本市场固有的模式,也必将引起市场深层次的反映。短期冲击过后,中小盘不宜再作为整体品种被看好,但仍应关注业绩切实增长的品种。改革的大方向是鼓励业绩和鼓励分红,优先股同步推出也有利于低估值蓝筹与各行业龙头企业。而注册制的大方向以及借壳上市的严格监管对绩差公司将是严重打击,因此投资者对于成长股中的绩优公司仍值得关注。此外,投资者近期还需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城镇会大会及相关政策细则的出台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