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平安集团壹钱包测试版上线,被称为腾讯版“余额宝”的理财通更是在前一天深夜火速上线。此前在互联网保险业携手合作的“三马”,终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拉开了竞争的大幕。在包括百度在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定位为综合金融集团的平安集团的加入,无疑增加了未来市场格局的不确定性。
壹钱包测试版一度拥堵
1月15日,余额宝宣布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互联网金融的巨大蛋糕,吸引了“各方诸侯”的眼光。
昨天上午,有关平安上线壹钱包的消息在微信上广泛流传,及至中午,平安壹钱包的测试网页已经因拥堵而无法注册。平安集团内部员工透露说,测试首日平安员工都被要求注册并邀请好友加入,估计网页流量太大导致拥堵。
据了解,为配合壹钱包测试版上线,平安集团昨天在上海举办互联网金融战略春茗沟通会,并公开了“1333”社交金融服务平台战略。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昨天在上海召开的部分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将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概括起来就是“1333”战略——将主要依托壹钱包这一个钱包;实现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3大功能;覆盖平安员工、平安客户、社会大众3层用户;历经基础整合、金融整合、服务整合3个阶段;以及逐步推出333项生活场景应用。
马明哲还表示,平安是互联网金融新来的“小伙伴”,向百度、阿里、腾讯(BAT)等优秀前辈学习,多元互补,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微信理财通星夜赶工上线
1月15日深夜22时,有些微信用户忽然发现多了一项功能可以使用,在“我的银行卡”选项里面点开理财通,即可购买货币基金“华夏财富宝”。据了解,华夏基金由于技术联调等准备工作率先完成,所以在首批合作基金公司中第一家上线,易方达、汇添富、广发三家公司相关产品将陆续介入。
初次试水的壹钱包还只有转账支付和社交聊天功能,而理财通此前被业界称为微信版的“余额宝”。其业务类型与支付宝的余额宝高度类似,都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货币基金理财,两者之间的竞争更为直接。
目前,微信具有数亿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数2.7亿,同时微信也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大的入口,无疑对拥有2亿左右用户的支付宝构成巨大威胁。不过,也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微信更多是一种社交工具,其用户转换为理财客户的比例,可能远远不及本身就是交易工具的支付宝。
互联网货基或有流动性隐忧
借助互联网的营销力量和技术便利,余额宝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一举坐上货币基金老大的席位,带来了很多模仿者。但其本身规模的膨胀,也引发了业界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担忧。
海通证券在2013年7月发布的关于余额宝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类产品上规模后,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上升。其流动性风险首先受制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状况,短期大额赎回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出现流动性风险。
据悉,支付宝日前推出最新规定,对余额宝将资金转入支付宝的规模进行了限制,单日单笔不超过5万元,单月不超过20万元,可能正是应对流动性风险的举措。而理财通则在上线之日就约定试运行期间单日最高存入金额为8000元,招商银行为5000元。
支付宝官方微博曾回应称,对转出金额的限制,主要是担心所有账户的安全级别不高可能引发风险。但余额宝里的资金可以随时消费和转出到本人银行卡,用户要用钱的话可以自由选择支出方式。
▼▼相关报道
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
即时通信用户数已达5.32亿
据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微博相比2012年底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其中,微博相比2012年底其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 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执行主任李晓东说,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支付、游戏等应用,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用户粘性。
以手机游戏和团购为例,得益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发展,二者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都有了明显提升。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为2.1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7594万,年增长率达到54.5%。而团购的使用率为22.8%,比2012年增长了8.0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3G发展和4G的推出,网络基础逐步完善,上网成本也随之下降,一些高流量应用的使用率节节攀升。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人,增长率高达83.8%,已跃升至移动互联网第五大应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7年11月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发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