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者,出谋划策也。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尤其是小投资者非常需要权威专家的资本策。
■李泓灏
周三市场出现了近期罕见的成长股和蓝筹股共舞的情况,尽管周四股指再陷调整,沪市权重股及周期股的反弹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但创业板指创出历史新高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
近期有调研显示,新获得QFII额度的中国台湾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只有大约30%的机构仍然非常坚定地看好大盘蓝筹股,大多数机构开始转向配置成长股。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年初,保监会一周内连发三文,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到存量保单买大盘蓝筹股再到对整个《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明,作为稳健型投资代表的保险资金正准备加大股市投资力度,同时也向投资者传达了配置蓝筹与认可成长两者并重的投资逻辑。借鉴机构的视角,2014年的投资逻辑逐步清晰,主板存在低估值配置性机会,中小成长股票代表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变迁方向,存在着持续走强的历史性机遇,而不同风格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遵循这两条主线自取所需。
一方面,当前国内股票市场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极低估值将为传统行业内的蓝筹股提供历史性的投资配置机遇。目前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仅为9倍,为历史最低。即使从全球主要股指的估值水平来看,目前沪深300的估值水平也处于低位。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平均市盈率截至2013年年末已达到16.8倍。极低的估值水平为未来留下了巨大的向上空间。一旦本轮改革取得突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下降,进而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并使得市场资金利率开始出现拐点,国内股票市场就将迎来长期运行拐点。而部分传统行业可能长久性的步入衰退期,如钢铁行业,但仍将有部分传统行业随着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如金融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大消费等行业,因此上述行业随着估值的走低,历史性的投资配置机遇越来越近。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期,中小成长股代表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存在着持续走强的历史性机遇。历史经验表明,走出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动力是技术革命。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最初发现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生产时,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是5%至20%,而现在已普遍高达60%至80%,有的产业甚至高达90%以上。此前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其原因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出现。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再次呈现出类似特征,未来几年看不到超级大国的兴起,只有期待技术创新带动全球经济的再次繁荣,而未来的资本市场表现很可能需要再次等待技术的突破。
从近百年来历次经济危机后的表现来看,跟踪美国政府以及市场的导向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新技术革命的特征进一步明晰,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所带来的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变。目前通过观察上述技术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在现代信息通信、先进制造、医疗、绿色能源四个大发展方向上制定了长期的发展战略,并在其中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传感器、大数据、个性化医疗(基因检测)、智慧医疗、柔性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替代燃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等部分细分行业出现加速发展迹象,使得这些细分行业逐步呈现出群体性突破的态势,极易催生蓬勃的产业革命,并提前激发资本市场相关概念的炒作热情,为投资者带来爆发性的增值收益。
(作者系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