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信北京两银行涉网涨停

2014年02月20日 07:47    来源: 广州日报    

业内分析称银行基本面未发生实质性改善 银行股强势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昨日,受互联网金融效应等消息面的影响,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涨停,其他银行股也跟进上扬。其中,昨日上午,宣布与小米合作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后,北京银行午后直线拉涨停,其他银行股方面,宁波银行涨6%,南京银行涨5%。民生银行等多股涨4%。

  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概念持续发酵及即将召开的两会,是导致此轮银行股强势的原因,但由于银行基本面未发生实质性改善,未来强势格局是否有望持续还难以评估。

  昨日,沪指震荡走高涨1.11%,受相关消息影响,银行股集体飙升。昨日午后,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双双涨停,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涨幅居前。

  看上“米粉”网络高活跃度

  业内认为银行股昨日大涨与互联网金融概念持续发酵有关。

  昨日,小米与北京银行签署移动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扩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双方将基于小米公司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探索综合金融服务,包括NFC、理财和保险标准化产品销售、货币基金销售平台以及个贷产品在手机或者互联网终端申请等。

  此外,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北京银行将针对小米公司客户群设计专属产品流程,通过手机等终端探索移动金融发展方向,开展移动金融业务合作,并为小米公司股东和员工提供个人信贷融资服务及个人理财、投资服务;而小米公司将作为北京银行的产品拓展渠道和产品开发合作伙伴,支持北京银行向其用户及员工提供零售金融服务,如银行卡、理财、基金、保险、信用分期、外币兑换等。

  业内认为,进军互联网成为了昨日力推北京银行上行的动力。

  昨日,北京银行联手小米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对于此次北京银行为何选择小米手机,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看上了小米手机用户的互联网活跃程度高。

  据悉,目前不知小米支付是否已经获得牌照,但此次小米与北京银行合作,业内认为,一方面有望加快北京银行的互联网转型,另一方面,小米的加入将或使得目前已经非常热闹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更激烈。

  然而,除了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外,多家银行也一直在布局自己的互联网金融。

  银行力推互联网金融业务

  2013年9月,招行“e+稳健融资项目”P2P网贷项目开始上线,这款类似P2P贷款的投融资撮合服务,在业内引发热议,与普通的P2P平台不一样,招行的P2P融资项目都是针对企业客户放贷,规模也相对较大。

  民生银行方面也在同月和阿里巴巴公布了战略合作的方案,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直销银行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其中,民生银行主要依托的平台将是淘宝网站,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系统还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提供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

  市场动向

  中信银行股价炒作或因互联网金融概念

  本报讯 (记者林晓丽)昨日,近日异常火爆的中信银行涨停,报收5.16元/股。春节后,该股累积涨幅已接近43%。

  对于昨日二级市场的涨停,中信银行没有任何反馈。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处在业绩发布的静默期,一切以公告为准。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信银行股价的优良表现,跟18日业绩快报的发布有关。而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此前认为,和兴业银行或者招商银行比,中信银行的市价没有真实反映中信银行的价值。他指出,今年中信银行净利润发布后可能股价会稍微变动一些。

  但是资深业内人士则表示,此前,中信银行的业绩数据已不胫而走。有媒体和网站报道称获取到中信银行2014年全国分行长工作会议内部信息,在相关报道中不同程度地提及该行2013年度经营业绩数据。“但是包括业绩快报发布后,当天股价不涨反跌,由此看来,昨日涨停应该不是因为业绩,而是外围的炒作。”该人士进一步补充:“中信银行优良的业绩和互联网金融概念,具备了炒作的条件。”

  中信银行受益互联网金融

  而上周一开始,中信银行的股票连续多天涨停或逼近涨停。2014年2月11 日~1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中信银行股票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构成《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对此,中信银行上周四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还否认了与阿里巴巴存在股权合作。

  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虽然中信银行已经否认与阿里巴巴有股权关系,但是该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是事实。其与银联合作推出POS网络贷款业务模式,被认为真正实现了大数据和银行风控技术结合,成为新的业务盈利增长点。

  此外,众所周知,中信银行是目前余额宝唯一的监督银行和托管银行,是该项业务的“风控行”。而每一次余额宝的“动作”,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中信银行定会因此受益。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