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行业回天乏力,新兴产业难以在市场生根,如此下去,只有自娱自乐配合期指套保套利一条路。上证所去哪儿?
上证所准备找突围之路。3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两个观点:
第一,蓝筹股有希望。今年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形势将更为有利,这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较大的上证所而言是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并不一定就是“另起炉灶”,这个过程更可能是相互交错、渗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上证所在2013年继续强化蓝筹股市场建设,支持36家公司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合计737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5家。桂敏杰建议,T+0在大盘蓝筹股实行,认为目前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实行T+0,也许蓝筹股活跃度就会大大提升。
第二,已提交为经济转型升级“量身定做”新兴产业板的提案,主要服务规模适度、已跨越创业阶段的新兴创新企业,在本次《证券法》修改准备工作中,建议借鉴境外市场经验,从股权结构、发行上市条件、激励机制等方面放松管制,为新兴产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打好制度基础。
不过,这两条建议实施起来都存在困难。
首先,蓝筹股的问题,并非与新兴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解决的。目前市场之所以离开蓝筹股,就是认为蓝筹股只有规模蓝筹,某些重要垄断型企业资产回报率与资本回报率节节下降,大股东一股独大,使得分红失去吸引力,表面上的盈利与不断补充资金的要求不成比例。起码银行股着急推出优先股,就说明补充资本金的急迫程度。
实行T+0,加上嫁接新兴产业,相信蓝筹股的交易活跃度会有提升,起码通过吸引部分投资资金进入。但解决不了蓝筹股的本质虚弱,先把利益输送、管理失控两大病根挖走,再来谈自信不自信的问题。以往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曾是香港股市压箱底的秤砣,最近几年受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影响业绩下滑、股价动荡,但对于一些上市即蹿至最高位的大型公司而言,说什么定海神针是没用的,搅海的金箍棒还差不多。
事实上,上海主板市场从设立之初就充满风险。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都反映在主板市场上,主板市场目前没有完全矫正企业的方向盘。
其次,关于新兴产业板块,有几项关键事项需要理顺。
新兴行业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投资者也给予了优厚的估值。如腾讯入股京东,给予的潜在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也许是觉得企鹅给予京东的估价太高了,又没有得到电商的控制权,因此双方宣布合作后,3月10日腾讯股价下跌2.22%到每股616港元。但这依然是天价,很多分析师依然给予买入评级。而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社交软件公司WhatsApp,也说明了国际资本市场热点所在。这是否存在技术泡沫?答案是肯定的,正面的叙述是,反映市场追逐点。中国除了互联网公司、环保、文化、高端制造都是未来发展方向,上市资源并不匮乏。
上证所需要回答的是,与深交所如何分工?中小板与创业板与上证所想设立的板块如何区隔?上证所说的是,已跨越初创阶段的公司,但目前最好的中国民企要么不想上市,要么都在境外上市。
为了减少想象中的风险,创业板上市的门槛就跨越了初创期,目前初创期的创新公司由新三板和风投负责,上证所、深交所概不领进门。如果上证所看重的是蓝筹股公司中的创新部分,难免重蹈覆辙,被内部失控的大型企业拖进深渊,顺便还抢了中国真正民间创新公司急需的资金,对中国经济大局不利。
没有真正建立起大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机制,这绝不仅仅是上证所的责任,也是不对国企锐意改革的必然结果。没有国企的真正的体制性改革,就没有蓝筹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