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退市今年难破局 地方保护将遭重拳狙击

2014年03月18日 06: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乔誌东

  专家建议,对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予以调整,降低国有大股东控股比例

  近日,在证监会主席肖钢表态要建立起市场化、多元化、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后,有关退市制度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其中有对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退市难”问题的讨论。形成“退市难”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但除市场机制和投资者保护不完善之外,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之所以被“束之高阁”,是因为面临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退市制度遭遇“地方特色”

  “由于一些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上市公司退市,不仅对政绩形象会有所损害,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地方利益损失。”针对该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减少社会震荡,地方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碍退出机制的实施。”

  由此可见,所谓的“地方特色”,其实就是地方政府阻挠正常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上市公司的退市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动刀子”,也是让相关部门和人员“有失颜面”的事。

  地方政府补贴令退市“难产”

  “上市公司退市不仅涉及到公司的职工和债权人,也涉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更涉及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其间的各种关系很复杂。所以说,真正实现让一家公司的退市,其实是形成了一种‘多输’的局面。”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知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表示,连年亏损公司或濒临退市边缘的公司,往往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庇护,补贴、奖励等保壳措施五花八门,继而导致该退市的公司在市场上“横行”。

  据记者了解,因财政补贴而扭亏的情形在众多“带帽”公司中屡见不鲜。此前,*ST株冶因获得株洲市财政局8948万元环保综治补助,计入年度损益后,恰可冲抵去年前三季度亏损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土地使用权收回,也成为濒临退市公司曲线获得资金的新方式。如此前*ST 黑豹与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协议收回三宗建设用地,对收储土地按1.217亿元评估价补偿。同样上演“拿地换钱”的还有*ST祥龙、*ST宝硕,分别获得补偿款12.7亿元和4.5亿元。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尽管产业引导性补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单纯为了不“戴帽”、不退市的补贴现象加剧,干扰了正常市场机制。

  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记者,ST板块中,大部分公司主营业务不济,资不抵债,发展乏力,但是面对国内当前市场和政策环境,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压力,上市公司难以选择主动退市。上市公司对于当地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上市公司总资产在当地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存在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外界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扮演起了“保姆”角色,使上市公司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据悉,近些年来,一些面临退市边缘的ST公司总是在紧要关头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关键“援助”,因而暂时脱离困境,这种名目繁多的援助方式成为ST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ST公司产生了“输血依赖”,主动寻求盈利愿望不足,已成为这些公司无力改变退市边缘处境的重要原因。

  政府职能由参与者

  变为监管者是题中之义

  易宪容指出,在地方政府看来,其辖区内的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继续存在下来的理由,这对证监会执行退市制度形成很大阻力。证监会缺少司法权利,这就限制了证监会对一些违规行为的调整与处理。正因为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上市公司极力保护,退出机制的实施一定会遇到各种障碍。

  招商证券一位分析人士表示,要解决因地方政府的作用而产生的“退市难”问题,地方政府职能需要彻底转变,要由上市公司的“老板”角色转变成监管者。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盲目保护本地上市公司,不利于行使市场监管者的责任。此外,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必然会产生矛盾,不利于有关政策的制定。为了改变政府职能错位造成的与上市公司利益依存和制衡的局面,避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予以调整,减少国家股的比重,降低国有大股东控股比例。同时,通过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将政府监管职能与国资的所有者职能隔离开。

  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大背景下,因“地方特色”而导致的“退市难”必将破局。据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上市一部主任欧阳泽华指出,证监会将就退市问题做好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工作衔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