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结构性产品高预期被指放大概率 法兴银行两成产品实际收益率未达1%

2014年04月08日 07:20    来源: 证券日报    

  长达数页的产品说明书,铺天盖地的专业术语,理财顾问快速流利的介绍,这些明显超出一般投资者接受能力的理财产品,让预期收益率成为投资者判断理财产品的重点。

  银率网统计显示,2013年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共计39727款,其中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为27277款;171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6款产品实际收益为零。

  法兴银行官网公布的已到期产品收益显示,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从2012年至今的97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6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未达到1%,4款产品收益率为0。

  “外资行一些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听起来收益率是挺高,但他们做的基本是波动性理财产品,很多是挂钩海外市场,实际上可能发行了很多期,只有两三期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逾10%的高预期收益

  即便中资行今年以来在理财产品市场上持续发力,但是在标明预期收益率超过10%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外资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仍然是“主演”。

  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综合排名中,外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在投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9.16%。

  银率网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过10%的包括:广发银行的一款中期产品“欢欣股舞”2014年第13期人民币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为10.25%;花旗银行2014年第4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4.00%;汇丰银行汇享天下-一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到期保障90%本金,预期收益率为10.0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下行趋势。而在量价齐升的2013年12月,投资期限在6个月至1年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排行榜中,汇丰银行为11.01%,花旗银行和星展银行均为10%;1年以上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中,法兴银行达到21.24%,东亚银行为12.92%,平安银行为10%。

  理想与现实的过山车

  看起来很美的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很多时候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不到1%,这犹如给投资者画饼充饥。

  银率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72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6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为零。

  上述未达预期理财产品中,89%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汇率和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未达标产品数量较多。

  根据统计,6款收益为零的到期产品均为人民币保本浮动收益类结构性理财产品,4款产品挂钩大宗商品,2款产品挂钩指数。

  其中,预期收益率与实际到期收益率差别最大的为法兴银行的一款“2011年1.5年期股票指数挂钩人民币投资产品(2011年10月19日至11月11日)”。该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0%,而实际收益率为0。

  记者登录法兴银行中国官网查阅发现,法兴银行定期公布的已到期产品收益显示,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从2012年至今的97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6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未达到1%,4款产品收益率为0。

  像这样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天壤之别的外资行理财产品并不在少数。

  银率网数据显示,在1月份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东亚银行的一款“牛熊双盈14高增长区域指数基金VI”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为13.72%,银率网分析师依据东亚银行公布的产品收益数据测算,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2.58%,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

  “很多预期收益率很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条件很苛刻,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设计部门根据模型得出的数据,而外资行多是联手海外的投行最后确定预期收益率,这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但市场却是极其多变的”,一位外资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一般情况下,这些浮动性产品投资的都是我们认为近期会有好的表现的标的,从大的方向来看我们看的是比较准的。当然也存在例外,比如黄金市场的波动连很多国际金融机构事前也没有想到”,星展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我们有款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是8%,具体要看产品的表现,前几期实际到期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6%,但不能跟您做任何保证”,东亚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这样介绍。

  高预期收益率的背后

  为什么会出现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相差那么大的情况,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如何确定的,高预期低实际的背后仅仅是市场的因素吗?

  业内分析称,对于预期收益的计算,要通过衍生品的模型,一般需要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变量参数。在这些变量参数中,除了利率水平、股票的价格、产品期限等可以确定的参数外,还包括许多不确定的预期参数,比如银行对市场波动性的一系列预估等。这些预期完全取决于银行对市场的经验和预判能力,也是最能体现银行差异和优势的地方。

  银行将通过历史参考、模拟测试或预估的数据代入衍生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出可能的收益范围,而最高预期收益率就是计算所得收益的最大值,更多时候这仅仅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被银行巧妙的放大了。

  “不够专业的投资者往往都看不太懂理财产品说明书,而理财经理介绍的时候又使用很多专业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超高的预期收益率水平更多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讲是一个陷阱”,在一家银行网点一位理财超过十年的投资者这样说。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