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混业经营时代期货公司应“术业有专攻”

2014年04月14日 08:38    来源: 期货日报    

  混业、国际化、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是国内期货行业必须要直面的。国内期货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该如何定位、破局?如何将内部优势和向外发展结合?这些困惑一一摆到了本届期货分析师论坛的“重装上阵,定制未来”主论坛上。

  衍生品“黄金十年”来了

  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认为,我国有20万亿元市值的股票市场,只有股指期货一个衍生品明显是不合理的,更多裸露的风险部位需要衍生品保护。事实证明,仅股指期货就给期货市场带来了质的飞跃,更多此类衍生品推出后,期市规模将十分可观。

  “衍生品在二级市场的定价功能上不可替代,还需要大力发展,要分散风险、匹配风险、管理风险。”施建军举例称,铜行业因为有衍生品参与定价,整个行业利润稳定;而纺织、钢铁、煤炭等行业,由于衍生品没有参与到定价中来,价格一下跌,企业风险就大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长期浸淫在资本市场的私募人士,上海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海峰在论坛上表示,国内衍生品市场到了大发展的前夜,衍生品的“黄金十年”可能来了。

  “美国资本市场大量衍生品的出现,是伴随着历史上两次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目前到了类似的时点,经济存量巨大,经济结构急需转型。”陈海峰表示,衍生品的发展是建立在基础资产上的,我国有非常庞大的实体经济及需求,衍生品是有广阔市场的。

  “国内企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么大的存量会带来机会。”陈海峰说,由于公募基金并不能满足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需求,这对私募基金来说是个机遇。海外对冲和股权基金的发展就是利用这样的机遇完成的。

  期货公司如何搭上财富管理快车

  “黄金十年”的提法让不少期货人期待、兴奋,期货公司迎来了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历史机遇。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一向是证券、基金的天下,期货公司的“江湖”在哪儿?混业来了,期货公司跃跃欲试。要不要去做证券、基金公司做的事?扩大业务类型是不是期货公司转型的必由之路?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混业经营前景怎样,现在谁也说不准。证券公司日子并不好过,从经营上来讲,证券业较期货业的集中度更高,一百多家公司中规模较大的可能就十几家,很多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基金公司集中度更高,亏损现象更是普遍,有公司一年亏损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施建军认为,期货公司往这个方向上去转是自己找死。另外做混业需要相关牌照,即使期货公司现在一下子拥有全部牌照,优势也不明显。

  事实上,混业背景明显、资源优势突出的期货公司毕竟是少数。在混业趋势下,这类期货公司相对于集团内部的证券、基金等,仍属于弱势资产,被消化吞纳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不可否认,期货自身交易机制在对冲方面的优势是先天的。“在财富管理市场,我们就做对冲,做我们的组合。全球对冲基金市场规模有2.5万亿元,国内前十位的期货公司能做到2000亿元,这个生意就很大了。”施建军认为。

  风险管理业务仍是沃土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需求和产业链条,这决定了与现货产业联系紧密的风险管理业务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施建军举例说,中国有很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行业,比如钢铁、石化、油脂加工、服装加工,从期货端介入这些行业,期货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行业风险管理需求很大,期货公司没抓住有很多机制上的原因,未来如果企业套保审批等更加便捷,这一业务前景不可估量。在风险管理业务这片沃土上,期货公司需要考虑如何精细化运作。

  “期货公司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客户。”有丰富行业咨询经验的德勤管理咨询全球交付中心经理沈斌表示,公司要能够对客户进行分类,知道客户需要怎样的产品或产品组合,这是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风险管理业务有很多的支撑,包括交易环节、研究管理等。另外,全面风险管理的搭建需要一系列的流程,能否通过系统化、IT化进行流程把控也是值得思考的。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