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扩容成"不能承受之重" 市场期待"有进有退"
据新华社电200余家公司预披露材料相继公布,优先股试点悄然启动。融资压力骤增令沪深股市遭遇重创。扩容缘何成“不能承受之重”?在其背后,融资功能或遭遇“过度开发”的忧虑困扰着低迷的A股。
IPO成“不能承受之重”
4月18日半夜,证监会网站突然发布28家公司的上市申请预披露材料。这一数字截至5月5日晚间已猛增至11批、241家。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审会也于4月30日重新启动。
尽管与最终的IPO发行节奏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蜂拥而至的预披露仍对投资者心理形成重压。创业板指数首当其冲并一度走出“六连阴”,累计跌幅超过8%。上证综指则展开又一轮的“2000点保卫战”。
本已疲弱的A股再度遇冷,对于“IPO二次重启忽略市场承受能力”的质疑则开始不断升温。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目前的上证综指位于2100点下方,这是2012年11月证监会暂停IPO以“救市”时的位置。
“如今在这个点位上证监会还要重启IPO,这不只没有考虑到市场承受能力,甚至没有考虑投资者利益的得失。这又如何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呢?”皮海洲说。
资深市场评论人士熊锦秋也表达了相似的担忧。他说:“在目前退市制度等还不完善、市场处于极度畸形情况下,市场对新股的旺盛需求,其实是一种‘虚假’需求,是畸形机制作用下部分投资者无奈选择的投机需求而非投资需求。”
融资功能恐遭过度开发
IPO二次重启渐近的同时,另一重扩容压力也接踵而至。广汇能源4月25日发布首份优先股发行预案,优先股试点悄然启动。一些媒体报道称,工、农、中、建四大行和浦发银行预计最快上半年就将发行优先股,总额度高达3700亿元。
新股发行和优先股同时扑面而来,让业界担忧A股融资功能遭“过度开发”。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按照目前国内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分析,优先股的普遍利率需要达到10%左右,才能够起到吸引资金参与的目的。企业能否支付如此高的利息尚待观察,而在相关的附属条款中,优先股在公司业绩恶化时可以不付息,甚至也不用还本。“在当前极度疲软的市场环境下,IPO重启将使得新股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优先股又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实现圈钱的有效渠道。”郭施亮说。
市场期待“有进有退”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与IPO二次重启同样吸引眼球的,是首家退市央企的尘埃落定。*ST长油也是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以来,沪市唯一进入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而在深市,过去两年也仅有*ST炎黄和*ST创智被摘牌。
“退市制度不完善,IPO却源源不断,这让投资者误以为股市的承载力是无限的。”财经评论员熊锦秋表示,没有IPO、没有融资功能的股市是不正常的,但没有投资功能、没有健康退市机制的股市更不正常。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