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受到世界关注,尤其当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用改革的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方向,将发展航向“定准”在包容性增长时,其对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意义将不言而喻。
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与中国一样行进在现代化进程中。透过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这一平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向世界宣示,今年的中国发展,立足增加就业,着眼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公正,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包容性增长的应有之义。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之年,随着一季度以及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中国在今年的经济开局形势并不乐观。但中国执政者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改革信念并未因此而动摇。
李克强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预期目标,并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我们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增长更具包容性、更有可持续性。
分析认为,中国城乡间的差距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步发挥效力,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味着投资空间仍很大,而居民消费潜力也还有待释放。
上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这些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与能源结构调整工程、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房建设等一起合力,客观上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无不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展开,而全面深化改革则要求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定力,稳定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使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并以更大精力去推动改革进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中国也注意到经济形势中蕴藏的风险。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底专门召开会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
那次会议还勾勒了中国下一步改革方向: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支持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和加强就业社保等民生重点。
“中国仍具备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结构调整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李克强此次非洲之行的相关表述体现了中共高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
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他描绘了中国以改革手段促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由沿海到内地的梯度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刺激13亿人的消费增长,加强社会建设等。
来自决策层的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不会改变,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信心不会动摇。
此间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认为,中国领导人非常看重改革元年的改革成效,尤其强调不会走只要速度不要质量的老路,这样的表述在经济增长正步入快车道的非洲发出绝非偶然。
正如李克强所指出的,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我们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