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在当下的中国,不热得一塌糊涂都挺难。反正这个行业是“三无”状态(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想玩的人似乎来去自由。不过,面对这股席卷而来全民P2P热潮,我有两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不明觉厉”。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P2P平台,2013年行业总成交量约1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这可能还是保守估计,据说整个P2P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该行业的龙头宜信公司,员工超过了3万人,不亚于一家中型的银行。眨眼间,P2P不但从娘胎里生了下来,更长成一个大孩子了,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二个感觉是“不寒而栗”。Peer to peer ,原指个人与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相互借贷,从事的应是信息发布、借贷撮合等中介服务。但国内的P2P公司,当然都不满足于此,他们嫁接了一些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俨然成为一个财富管理机构。事实上,多数P2P平台,不过地下钱庄由暗翻明的新渠道,是民间借贷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式。
因此有人认为,国内P2P行业上已经完全名实不符,真正做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贷款平台服务的少之又少。但与普通的民间借贷相比,P2P近年来已经被包装得相当“高大上”,其危害性也更隐蔽:一是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俨然一幅“舍我其谁”的金融新贵模样;二是借着“普惠金融”名义,宣称为普通民众提供低风险高回报的服务;利用复杂的资金池等模式设计各种理财产品,让人看得云里雾里,HOLD住那些不明真相的民众。
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等,本来都是过街老鼠。但近年来,那些P2P公司却十分地光彩耀人。于是,一些P2P公司就膨胀了,放出话来说要颠覆银行,颠覆金融什么的。似乎,谁反对它,谁就维护既得利益;谁反对它,谁就反对金融创新;谁反对它,谁就是与民争利。那么,现在是否可以问问:是谁,营造了这样的舆论氛围?是谁,纵容了这样的泛滥行为?值得深思,值得反思。
皇帝的新装终究是要被揭穿的,只是希望那个天真的小孩早点出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董希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