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退市之难:谁制造了股市“不死鸟”?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A股市场10年间只有78家公司退市,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只进不出、消化不良的病症,显得越来越棘手。上周,证监会主席肖钢召开座谈会,勾勒设计退市制度;一个多月前,资本市场新国九条颁布,专门条文谈及退市;再往前,最近几任证监会掌门人都把退市制度改革当做要务。可时至今日,常态化的退市制度要真正建立,仍有很多死结没有解开。10年间仅有78家公司退市,什么制造了股市“不死鸟”?
退市与保壳间的纠葛
股票退市,上市公司谈之色变,因为IPO要排队,要经过层层审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上市后,就不得不保壳。最近东窗事发的莲花味精,不惜违法,连续两年虚增利润,就被指千方百计在保壳。某上市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
上市公司负责人:因为上市很辛苦,好不容易上市了,你还不保护的话,那我们还等到什么时候去保这个东西呢?
股市的入口端没有真正市场化,才凸显出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珍贵,即使政策支持甚至鼓励主动退市,也几乎没有公司愿意放弃。文化科技投资人曹海涛说,股市中“僵而不死”的公司,都想方设法把“壳资源”包装好,哪怕被人并购也不愿意退市,这已经是一种常态。
曹海涛:我们作为股东,天天到市场打听,谁家的壳比较干净,我们也需要好的壳,所以我们也不希望退市。
谁在阻碍退市?
上市公司退市与否,不是单纯的优胜劣汰,操控市场的幕后力量异常强大。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点中要害,即使监管部门强制退市,地方政府也会用各种方式阻挠。早在郭树清执掌证监会期间,就制定了关于退市的监管规则,但最终因地方阻力而搁浅。
林义相:当时还列出了一些计划,但最后不了了之了,据我所知,很大阻力来自地方政府。很多上市公司相当于地方经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是地方政府的政绩,退市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太体面的事情。
到要动真格的时候,“退市”缺乏统一标准,指示灯忽左忽右,也让退市的威慑力大打折扣。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上周参加了证监会主席肖钢召开的座谈会,他认为,含糊不清的上市公司退市财务标准,如果不进一步细化,强制退市可能会落空。
董登新:比如什么样的事情定义为重大违法行为。像南纺股份信息造假这样的事情,我们会不会有更加明确的量化标准?(上市公司)构成了终止上市的条款还有待细化。
要推行退市制度,就必须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然而在这一系列政策设计中,投资者利益又该如何保护?明天请关注《攻克退市之难》下篇——《投资者该不该为股票退市买单?》。
(责任编辑: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