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金融市场主体的格局来看,民营银行对金融市场主体尚没有构成威胁,所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民营银行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外金融市场主体格局来看,其市场主体是小银行。而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追求大一统的体制,大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但是,随着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一大批小银行的发展,会改变市场格局形成竞争。这对破解“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也许是一种选择。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国情现实,小企业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农业、服务业,都是市场主体,所以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依赖和需求,就是民营银行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基础。
因此,中国的民营银行在这个时刻诞生,市场广阔、前景可期。但是,民营银行还有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处于开放阶段的民营银行,一定要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第一,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在哪里?民营银行是与现有的银行体系竞争,还是到金融服务薄弱的地方扩展市场?民营银行不仅要找到立足之地,而且还要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第二,民营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什么?首先,战略目标该如何确定?民营银行能否心甘情愿地做一家稳健的小银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还是也瞄准国际一流大银行不断壮大?其次,如果民营银行要做大,是否应该要先做强?做强是否应该是民营银行的第一战略目标?同时,民营银行的信用建立靠什么?民营银行如何让客户认识、了解和接受?如果依靠资产价格去竞争,能否胜过现有体系中的银行?另外,在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如何控制成本而不失管理的严密?如何体现灵活性而又能有效防控风险?如何做到服务高效率而又规范?这都是民营银行发展战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民营银行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加上国人储蓄意愿强烈,对民营银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处在发展的有利时期;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会进一步显现。但另一方面,民众对大银行背后的国家信用仍深信不疑,市场竞争中仍存在不公平待遇,再加上客户选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诚信尚未成为人们理念和行为的基本准则。这些有利和不利环境都是民营银行需要面对的。
第四,民营银行将要遇到的挑战:一是筹资成本高;二是单个业务规模小,运营成本高;三是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价格不具备竞争优势;四是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风险大;五是财务的约束,包括风险补偿及种子资本的准备,对扩大规模形成挑战;六是民营银行的收入和预期带来的流动性加大;七是管理当局更加挑剔的监管要求;八是未来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工具,民营银行难以直接使用;九是资本账户开放之后,资产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间流转,货币在本地和外地转移,民营银行只能依赖其他银行;十是民营银行最能够赚到钱的客户恰恰是风险最大的群体,因此存在风险控制与市场开拓之间的矛盾。
第五,民营银行的特色是什么?每家民营银行的特色又是什么?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
目前,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期待监管当局及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但有一点应该记住,民营银行的资本是民营的,但银行是服务于公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