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小银行“保卫”年中存款 6%高收益理财产品露脸

2014年07月01日 08:01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今年的年中“大考”对于银行来说,流动性似乎并没有往年那么紧张,央行的定向降准让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银行主动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动力已大大下降。

  不过记者看到,6月末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为了应对“年中”考,再度发力,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也逐渐露面。为此,有理财师建议,目前成为市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佳的时间窗口之一,投资者可以中短期结合以锁定收益。

  1 中小银行发力高息理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为了保住存款,都在理财产品上做起文章,收益率超6%的产品渐渐多了起来。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带领下再度发力,哈尔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都有预期收益率超“6”的产品。

  随后,记者看到,尽管商业银行“中考”进入收尾阶段,但有不少银行的各种“高收益专属”理财产品的宣传册已经摆上柜台。记者采访时发现,尽管与去年6月相比商业银行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但是各家商业银行仍不敢怠慢,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再次出现。在产品的投资渠道方面,则主要以现金拆借、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等稳定领域为主。

  除此之外,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今年以来,保本型理财产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投资者眼前。与之相对应的是,某专业网站金融超市收录的25家银行发行的逾300款理财产品中,最近一周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有明显攀升,占比上升至产品总数的三成。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保本型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吸储的迫切。“在现行存贷比考核机制下,顺应理财产品监管的要求,银行此类保本型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多,甚至逐渐取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唱主角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

  据统计,上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微升。14天、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降低,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属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7天、1个月和12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均被平安银行的产品所占据,其中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以6.17%的预期收益率夺得了1个月期限第一的位置。

  2 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

  虽然央行两度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但6月底的年中揽储大战仍然上演,作为“揽储利器”的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高。据统计,上周有72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6%,占产品总量的9.69%,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已经连续三周回升。

  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些银行当中,城商行依旧是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军。数据显示,72款理财产品中,45款产品来自城市商业银行,23款产品来自股份制银行,3款产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1款产品来自农村商业银行,城商行发行占比高达62.5%。

  此外,短期、中长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所提升。据统计,上周新发行的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4%,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1-3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8%,较上周微降0.01个百分点;3-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9%,与上周持平;6-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较上周上升0.08个百分点。“这属于较为明显的‘季末效应’,随着2014年半年度的结束,银行再次面临资金压力。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拉高理财产品收益募集货币资金;另一方面,央行也暂停了正回购操作,使公开市场再现‘零操作’。”有分析师表示,“但是压力比去年来说,已经小了很多。”

  尽管理财收益率普遍上涨,但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刘先生坦言,现在产品销售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去年6月份很多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宝宝等收益率飙涨,客户在去年尝到了甜头,现在都还盼望着同样的高收益呢,但是今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从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情况来看,预期收益率再大幅攀升的概率已经不大。”

  专家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不是个别月份的偶然现象,今后恐将成为常态,银行业的利率中枢不断下沉,资金面回归相对宽裕,将使得资金市场趋于平稳,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再飙高是正常的现象。

  有理财师建议,在今年下半年的理财市场走势还无法判断的情况下,投资者可选择几款中长期理财产品来锁定较高收益,并预留一部分资金寻觅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小银行“保卫”年中存款 6%高收益理财产品露脸

2014-07-01 08:01 来源:金融投资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