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货市场这个竞技场中,期货公司是毫无疑问的主角。2013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期货公司涌现出新一轮的并购和增资扩股热潮,在期货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2013年,156家期货公司中,谁的盈利能力最强?谁是客户中的“人气王”?谁是成长最快的“黑马”?谁在戏剧性地演绎大起大落?谁最为穷困潦倒?
最能“赚钱”的公司:中信期货
2013年,中信期货取代永安期货坐上期货公司净利润排行榜第一名。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该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24亿元;较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0.74亿元,同比增长49.16%。在客户权益上,中信期货继续稳坐第一名,为94.45亿元,同比增长1.27%;手续费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4.43%。
回顾过去四年,中信期货的成长速度很快。2010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8.24亿元,净利润仅为4252.02万元,净利润行业排名第19名;随后公司一年一个台阶,2011年,权益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和8014.2万元;2012年,权益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93.01亿元和1.5亿元;至2013年,公司即以2.24亿元的净利润超越此前两年的“擂主”永安期货。
对于为何取得如此佳绩,中信期货董事长袁小文仅简单表示,“股东给力,班子团结,员工拼搏。”
作为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期货取得这些业绩与其控股股东中信证券的支持分不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仅过去四年,中信期货就三次增加其注册资本,两次增加经营范围。
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2010年8月,中信期货注册资本由1.5亿元一举增为3亿元;一年后的9月,其注册资本猛增至8亿元;且2011年11月,中信期货获准吸收合并浙江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至2012年10月,公司再度斥资7亿元将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将期货公司增资潮推向高点。
“中信期货股东背景摆在那里,一方面可以借助大股东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共同整合的优势,通过内部资源共享产生一些效应。”金鹏期货总经理喻猛国表示。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证券公司担心客户被期货公司分流,即使内部控股的期货公司也不共享客户资源,或者证券公司自己也不做风险对冲。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发展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给中信期货的业绩带来不少贡献。从中信期货的经营范围来看,2007年底,中信期货经营范围仅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2012年6月,公司经营范围增加期货投资咨询;2012年12月,公司经营范围再度增加资产管理。2013年,中信期货出资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中证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中信期货方面告诉记者,随着传统业务转型创新初见成效,重点城市区域的整体业绩上升,如上海营业部进入年度中国十佳期货营业部序列。而风险管理子公司组建初期的任务,主要是市场调研、产品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中信期货提供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的数据显示,如果加上子公司利润,2013年,中信期货实际净利润约为2.25亿元,较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0.75亿元,同比增长50.3%。中信证券的2013年年报数据进一步显示,2013年,中信期货实现营业收入65421万元,利润总额27682万元;截至2013年末,其总资产1158814万元,净资产201374万元。
与此同时,中信期货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2013年,中信期货新设8家期货营业部至33家。这种逆势扩张出于哪些考虑?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布局设点,主要是针对中信银行、中信证券重要客户群体集中的地区加强服务。
最有“人气”的公司:永安期货
尽管失去2013年净利润榜首,永安期货仍被视为行业当之无愧的大哥。
2013年,永安期货以手续费收入4.4亿元夺冠,同比增长15.78%;公司实现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34.90%,位居行业第二;其客户权益为92.43亿元,同比上涨32.15%,同样位居第二。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2011年和2012年,永安期货的手续费收入分别为3.25亿元和3.8亿元,分别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其净利润则分别为1.42亿元和1.63亿元,均位列行业第一。
同样作为券商系公司,永安期货的大股东财通证券持有其51.09%的股份。财通证券《2014年主体信用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公告进一步显示,2011年至2013年,永安期货实现期货手续费收入分别为3.86亿元、4.06亿元和4.67亿元,实现了稳步增长。
公告表明,截至2013年末,永安期货资产总额116.29亿元,负债总额101.62亿元,净资产14.67亿元;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净利润2.25亿元。此外,公司代理期货成交量11300万手,成交额12817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4%、82.68%,2013年末客户权益9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10%。
“永安期货的传统业务实际上是下滑的,我们主要是靠投资咨询业务、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带动业绩。”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石春生指出,随着大资管时代来临,期货品种的行情波动越来越复杂,专业的投资方法和专业的投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散户发现按传统的投资模式投资效果越来越差。公司推进了资管、期现子公司、外盘等一系列创新业务,公司客户群体中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高。
“期货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我可以帮客户进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同时永安期货研究院可以为产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咨询和服务等,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石春生说。
据悉,2012年8月,永安期货作为投资顾问与财通基金合作,率先推出了“财通基金·永安一号”基金专户系列产品,永安期货资管规模占行业内总规模的30%左右。与此同时,永安期货协助发行的外部投顾产品表现突出,公司还与财通基金多家基金公司合作,在发行专户产品的效率和成本方面颇具优势。
“客户买资管产品,看重的是产品的回报率,并不那么在乎手续费。此外,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前瞻性的投资方案和投资策略,这种客户也并不太计较手续费。”石春生告诉记者,永安期货从2008年开始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北京研究院,这种投入规模在业内位居前列,而随着产业客户对商品期货的参与越来越多,前期投入开始逐步显现成效。
另据了解,近三年来,永安期货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布局,目前国际业务部将近20多名员工,尚未产生利润,但从未来的趋势看,国外很多投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永安期货的提前布局正是未雨绸缪。
最具“潜力”的公司:乾坤期货
连续三年亏损后,乾坤期货于2013年一举扭亏,可谓2013年期货公司中的一匹“黑马”。
从净利润排名变化来看,2013年91家期货公司排名较2012年位次有所上升,其中乾坤期货异军突起,名次由2012年全行业中的第158名升至第101名,蹿升57位,成为进步最快的期货公司。
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乾坤期货的手续费收入逐年下降,依次从653.07万元、344.93万元降至254.11万元,同一时期分别净亏损157.98万元、373.48万元、844.67万元。
乾坤期货突飞猛进的迹象开始于2012年末,这一年11月26日,高华证券宣布,公司已完成对乾坤期货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收购。随后,高盛将高华证券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姚嘉仁任命为乾坤期货董事长,足见该公司对于这部分业务的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姚嘉仁曾先后在高盛的资本市场、结构性私募等多个部门工作。在加入高盛之前,姚先生曾在CSFB纽约从事利率对冲交易,开发了多个美国国债、机构债、期货和期权等多个市场的交易模型,在期货衍生品市场上,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高华证券收购乾坤期货的这一年,乾坤期货净资产由2011年的1954.78万元增为1.4亿元,2013年进一步增为1.43亿元。到2013年时,公司获得了迅猛的增长,其客户权益从2012年的1786.06万元攀升至4.41亿元,手续费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8.99万元和285.7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7.66%和133.83%。
姚嘉仁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表示,期货公司结合券商的模式在新背景下可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北京高华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具体来说,北京高华进入乾坤期货后对人员进行了梳理,也利用高华和高盛的专业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和合作,通过加强高华和乾坤员工交流,以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乾坤期货的“潜力”正是由于他有个“好爹”,厉害的券商股东以期货公司作为期货经纪业务的平台和通道,对期货公司的业绩刺激是直接而有效的。
最有“戏”的公司:中财期货
2010年净赚2796.15万元,2011年净亏3391.13万元,2012年又净赚4903.47万元,2013年则以净亏损3352.44万元排名垫底。
上海中财期货也许是期货公司中最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公司了。
从净利润排名来看,2012年上海中财期货异军突起,成为名次上升最快的公司,由2011年的第159名快速攀升至2012年的第25名,上升了134个名次,同时净利润扭亏为盈,同比上涨244.60%至4903.47万元;而2013年,上海中财期货却成为净利润名次下降最快的公司,由2012年的第25名快速下降至2013年的最后一名(第156名),下降了131个名次,同时净利润再度转亏为-3352.44万元。
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认为,一般来说,期货公司净利润大起大落,可能缘于其相对单一的客户结构。以粮食体系为例,其中产业客户居多,若粮食品种行情波动较小,客户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期货公司的客户权益等很可能就迅速下降了。
然而,从上海中财期货的其他财务数据来看,并未出现如此大的波动。2011年至2013年,公司的净资产逐年递增,从1.48亿元、2.17亿元增至2.31亿元,同期客户权益分别为6.21亿元、6.64亿元和5.64亿元,手续费收入则逐年下降,分别为7783.62万元、6142.25万元和4877.57万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数据表明,上海中财期货在业内属于中型公司,客户权益是行业正常水平,手续费也不算太低,不过手续费几千万元,净利润也是几千万元,其中肯定有投资收益。
上海中财期货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净利润的起伏正是炒股收益影响所致,“没啥啊,资本金买股票了,股票跌了就大亏,涨了就大赚。”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期货公司炒股是合法的,也是正常的。但期货公司允许做股票,却不允许做股指对冲,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敞口。
“普通散户都可以做股指,期货公司为什么不允许,你只要允许他做股票,你就应该允许他做股指。你让他做股票不让他做对冲,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很荒唐的。”该人士说。
最“潦倒”的公司:海南金海岸期货
如果要论2013年最穷困潦倒的期货公司,当属海南金海岸期货了。
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信息表明,海南金海岸期货已连续四年亏损,2010年至2012年,公司分别净亏损83.84万元、170.49万元和344.6万元,其客户权益分别为927.01万元、965.79万元和1.02万元,其手续费收入分别为129.18万元、94.91万元和22.32万元。且2012年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2013年,该公司以1927.27万元的净资产位列倒数第一,其净资本1651.59万元,同样倒数第一;此外,公司的客户权益为0.94万元,手续费收入为0元,均倒数第一;而公司的净亏损为397.48万元,位列倒数第18名。
记者进一步发现,公司当前仅有18名从业人员,其中客服部2名、交易部2名、上交所出市代表1名、研发部1名、结算部1名,并未有持有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的员工。
“没有业务量,没有人做业务和市场,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是一个基本清空的状态,算个空壳公司,等着停业或卖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2012年和2013年,海南金海岸期货皆被评为D类公司。而据公开资料,在四家D类期货公司中,华南期货已经停业,上海普民期货已于今年年初被瑞银证券收购,黑龙江三力期货已经于去年11月宣布停业,而据记者多方打听,并未获悉海南金海岸期货有被收购的意向。
事实上,在混业经营开放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期货牌照越来越不值钱。连年经营不善且缺乏吸引力的公司甚至会直接被市场淘汰。
“现在牌照不值钱,买他干嘛,看有没有人想进来,想进来又没有债务的话就便宜一点卖给别人做一个壳。当然要看他的技术、系统能不能用,房子有没有产权,看他净资产的构成是什么,‘强调事项’是什么,有没有或有负债、官司纠纷等。”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