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4日福喜集团所有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尔顿·拉文发出道歉声明后,26日,福喜集团再度公开表示针对上海福喜事件的最新进展。
福喜母公司OSI集团在官网宣布,必须从市场中收回上海福喜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同时,总部正着手针对现任及前任高管人员开展彻底的内部调查。目前,总部的支持团队正陆续抵达上海。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福喜集团方面连发声明更像是在上演一场公关战。
目前,类似福喜这样具备相当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在中国市场基本不存在,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在中国市场的一些餐饮品牌必须依赖他们。为减少甚至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在违法成本以及监管层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
美国总部着手彻查高管
26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查实上海福喜新的涉嫌违法线索,即福喜将退货的2013年5月生产的6个批次烟熏风味肉饼,更改包装,篡改生产日期。
据了解,截至25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已经发现涉嫌问题食品麦乐鸡18吨,烟熏风味肉饼78.1吨、小牛排48吨,共计144.1吨,均已封存。涉嫌问题食品已被控制,并已收样送检。
根据我国 《食品安全法》,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生产食品的,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可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 (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可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有观点指出,针对上海福喜上述最新问题,如果按照最严格的即接近货值的10倍来罚款,上海福喜或将面临数亿元的天价罚单,认定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吊销许可证。
就在美国当地时间7月26日,福喜集团声明称,其必须从市场中收回由上海福喜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并正在着手针对现任及前任高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尽职行为开展彻底的内部调查。“一旦发现任何不当行为,将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果断、坚决的行动,包括处分或法律行动。”
据悉,其已为中国配备了全新的管理团队,以确保业务的有效运营。福喜集团表示,上述举措意在帮助重建客户及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为配合政府机关进行的调查而进行的。
在上述声明中,福喜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及总经理艾伯强强调:“截至目前,我们正竭尽所能以最负责任的行动措施保障我们的客户和消费者的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份声明指出,来自福喜总部的支持团队正陆续抵达上海,正与当地团队紧密合作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而在此过程中,总部一直并将继续全力配合国家和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监管机构的工作。
业内称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在业界看来,上海福喜事件后,福喜集团方面更像是在上演一场公关战。
21日,福喜集团迅速发出首份声明,表示公司管理层已第一时间接管并成立调查组进行彻查。24日,公司所有人谢尔顿·拉文亦发出声明,表示此次的上海福喜事件是一个 “非常严重的错误”。“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错误,它违背了我们这家企业应有的做事准则。”
尽管如此,从目前情况看,上海福喜被曝光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截至目前,上海福喜事件仍旧处于调查当中。
事实上,福喜事件出来后,牵连到此事的餐饮企业均进行了积极应对。星巴克、汉堡王、7-Eleven便利店均停止销售福喜产品。百胜在上周三宣布终止与福喜的关系,麦当劳则是终止了与上海福喜的合作,并表示将逐步把供应来源调整为福喜集团旗下的河南福喜。
但在业界看来,以麦当劳为例,尽管其把供应商更换为福喜集团旗下的河南福喜,但“换汤不换药”,未来类似的问题仍旧存有可能。
资深行业专家丁利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对食品安全违法的处罚过轻,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很明显,在国外,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很有可能破产,高额罚款,而不是吊销营业执照的问题。”
丁利国表示,相比国内很多餐饮企业,洋快餐实际上还是相对安全的。目前把矛头指向他们,并不是解决行业问题的办法。
另外有观点指出,针对企业的食品安全监察,单个人或者部门的权利很大,在某些情况下不乏掺杂人为判断。但国外刚好相反,他们采取的是更为制度化的系统,有一套既定的程序。从外部监管层面来看,国内应当学习国外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