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注册制之后,证监会应拿着“望远镜”和“放大镜”履行职责
“最近股市涨得很好,我个人认为,中国股市的春天就要真的到了。”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12月4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曹凤岐认为,三个条件已经具备: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制度改革方面已经有了进步;其次,有更多的市场给大家进行融资;再次,从目前情况看,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货币政策会放松,资金会投入到股市中来。
“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曹凤岐强调。
在同一场合,与会人士就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中央财经大学期货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一是为了增加资本市场的弹性。其二,能疏导社会资金合理流动。 “大量的资金都在哪儿呢?都在虚拟经济庞大的‘堰塞湖’里面”。
他表示,要盘活资金的存量,关键是要打通“堰塞湖”,突破口就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股市兴旺发达了,资本市场层次多了,才能把资金引入企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贺强表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另一个原因是企业是多层次的,所以,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多层次的企业服务。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亟待突破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注册制要在各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实施。
“实行注册制势在必行。”董少鹏表示。他同时提出,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把注册制的工作或者市场博弈的中心放在中介机构,让他们真正地行使审核职能。
“过去为什么注册制无法实施,因为中介机构本身对审核这一关就没有完整地起到作用。”董少鹏说,“我们不是没有法,而是实施不到位,要从发行的源头上把好关,审核是选真不是选美。”
二是要让交易所真正实现市场化,不是完全由行政的力量去推动,交易所要做的就是把规则制定清楚,然后接受市场的监督,接受各类适合这一板块的企业上市交易。
曹凤岐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和债权融资问题。“不管是开立新三板还是创业板、中小板,以及场外交易市场,都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和投资的问题。”
君联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泽辉提出,应保持资本市场合理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并在投资时保持理性。他同时指出了我国“壳市场”的不理性,认为这完全违背了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化的基本功能。
他同时表示,要通过注册制或者降低入市的门槛,让更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市场;同时,要建立起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把机会让给有更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简政放权,这是政府一直在强调的事情。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又该如何做?
对此,曹凤岐称表示,证监会更多的应该加强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同时,证监会主要是审查材料的真假,而不是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做保证。
对此,贺强表示认同。“我认为沪深交易所的改革方向确实应该是注册制,但必须要创造条件,等到条件成熟了再推行。”贺强说。
董少鹏认为,推行注册制之后,证监会应拿着“望远镜”和“放大镜”履行职责。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壮大市场,除了规范以外,还要做大做强,有国际竞争力。
“监管机构要布局发展战略,通过政策的实施和制度的建设,让我国的资本市场战略能够往前推进,这是‘望远镜’。”董少鹏说。
至于“放大镜”,谁在违规违法,谁没有按照规则办事,谁侵犯了市场主体的利益,证监会作为一个行政监管部门,要会同公检法等部门,严格执法。同时,上市公司不管是在发行环节做假,还是交易者在交易环节通过左手倒右手、相互串通做买卖,都要坚决地依法予以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