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终于尝到了“瑞士军刀”的厉害。瑞士央行1月15日宣布,取消1欧元兑1.20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爆外汇市场,瑞郎兑欧元暴涨近30%。这不仅导致当地大型银行蒙受亏损,瑞士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也受到巨大冲击
近日,在瑞士读研的中国留学生李飞(化名)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1月15日,瑞士法郎(以下简称“瑞郎”)猛烈升值。
“之前兑换100瑞郎大概需要人民币约613元,但现在需要人民币约720元左右,这意味着瑞郎对人民币升值约20%。我的生活成本和学费大大增加了。”李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飞告诉记者,留学生在瑞士的学费和生活费很贵,即使较为节约,生活费每月也要1300瑞郎左右,李飞所读的金融专业学制两年,硕士课程总学费约22000瑞郎,再加上食宿费、教材及医疗保险等费用,李飞的留学成本差不多需要55000瑞郎。
在1月15日前,李飞两年的求学成本为34万元人民币左右,但现在瑞郎升值,成本瞬间飙升。
“按现在汇率来算,大概需要差不多40万元人民币。”李飞表示,“目前正值交收学费之际,留学论坛上怨声四起,有些同学运气好,趁着之前瑞郎汇率低时已经换好学费。”
没有这样做的李飞备感遗憾。
在瑞士读酒店管理的中国留学生李彤(化名)也表示:“学费上浮很明显,我可能要多支出三四万元人民币的学费。”
相对其他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留学生的境遇相对较好。因为虽然瑞士一般不允许留学生兼职打工,但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却有特殊的政策,即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读每年可有最多半年的带薪实习机会。“不过,现在带薪实习机会越来越不好找,瑞郎升值会冲击瑞士旅游,酒店行业也受到影响。”李彤表示。
中国受影响有限
扰乱留学生生活,致使瑞郎大幅升值的祸首是瑞士央行的一项突发决议。
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将活期存款账户中超过免征负利率标准以外存款利率从-0.25%降至-0.75%,并放弃1欧元兑1.20瑞郎的汇率下限。
此举使瑞郎对欧元的汇率一度暴涨41%,创史上最大涨幅。瑞士股指一度暴跌14%,单日跌幅创25年来最大。当日,收盘最终跌去8.7%;第二天,继续大跌约6%。
“瑞士央行此举要追溯到3年前。”兴业银行资深分析师蒋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1年9月,欧债危机阴云尚未散去,瑞士央行看到欧元兑瑞郎汇率连连下跌(即瑞郎对欧元持续升值),瑞士央行生怕过于强势的瑞郎会伤害瑞士出口和旅游业,遂做出了一项大胆决定,宣布将维持1欧元兑1.20瑞郎的汇率下限,即瑞郎对欧元不能升值超过1欧元兑换1.20瑞郎的水平,一旦欧元兑瑞郎汇率有跌破1.20的苗头,瑞士央行就会通过买入欧元和抛出瑞郎的外汇市场干预来捍卫1.20这个汇率下限。这其实是瑞郎兑欧元的联系汇率制。
此后3年,欧元兑瑞郎汇率一直在1.20附近徘徊,说明虽被央行压制,但瑞郎升值冲动强烈,瑞士央行阻止瑞郎升值的外汇干预是逆汇率市场大势而为。
蒋舒表示:“瑞士央行宣布取消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后,积累的3年的瑞郎升值压力在瞬间释放,‘3年库存,3分钟释放’这样异常情况造就了外汇市场罕见的单日最大涨幅,并波及到了全球各个金融市场。瑞郎对欧元升值,对美元升值,间接地瑞郎也对人民币升值,但这是一次性的,此后瑞郎将根据汇率市场波动,如此大幅度升值可能性较小。且人民币中间价与美元有着紧密的关系,此次事件是通过间接方式影响人民币走势,总体影响不大。”
瑞郎暴涨,对中国贸易企业的影响一分为二。
对中国出口企业是有利的。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2013年,中瑞之间双边贸易额达595亿美元,增长126%。
2014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方案已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市场(瑞士与列支敦士登是关税同盟国),也就是说,瑞士的企业能以相应的更优惠的价格,从中国购买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初级产品。这是中国产业价格竞争力的一次提升。而瑞郎对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产品将更具价格竞争力。江苏常州一位做家用厨具对欧贸易的企业负责人李莹(化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欧洲经济不稳定,近年来风险加剧,许多从事对欧出口贸易的企业更愿意用美元结算,这样的结算方式使得影响相对较小。”
对出口有利反过来说对进口不利,中国在瑞士采购的进口企业成本增加了。李莹指出:“很多瑞士的产品靠的是品牌、质量获得消费者信任。此外,瑞士也是奢侈品出口大国,奢侈品购买者本身对价格不是很敏感。瑞士产品价格贵了当然会影响一部分销售,但上述因素会削弱影响。”
银河证券也分析认为,因中国正在与瑞士进行自贸区合作,且中国央行与瑞士央行之间达成有货币互换协议,瑞郎放弃联系汇率对中国影响有限。
瑞央行大招损经济
瑞郎升值不仅仅影响了他国经济,更影响瑞士本国经济。
瑞士政府也承认,央行放弃汇率下限的举措将重挫该国出口商和旅游业。
蒋舒指出,瑞士央行或许没有料到这项决定会引发瑞郎如此巨幅的上扬,但是对于取消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后瑞郎的升值,瑞士央行却早有预料。因此,瑞士央行才在取消汇率下限的同时,将瑞士的银行存放于瑞士央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降至-0.75%,即加大了瑞士的银行存放于瑞士央行存款的罚息力度,从而鼓励瑞士的银行扩大货币投放,等于是宽松政策,减少对经济冲击。
虽然瑞士央行做了补救,但效果有限。根据瑞银测算,瑞士央行的此项决定仍对瑞士出口商品造成约50亿瑞郎的直接损失,相当于令瑞士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了0.7%。
钟表业是瑞士的核心产业,瑞银首席投资官马克·海菲尔表示,瑞士的手表出口将受到冲击,出口价格上升将使其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瑞士历峰集团拥有卡地亚这样的世界腕表品牌,分析师认为,历峰集团以瑞郎计的成本约为50%,瑞郎的大涨导致公司国内成本飙升,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1月15日,瑞士历峰集团股价暴跌超14%,与此同时,拥有欧米茄、浪琴等知名手表品牌的斯沃琪(Swatch)公司股票价格当日暴跌15%。
瑞士斯沃琪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感慨道:“我无语了,瑞士央行的行动对出口产业和旅游业而言是一个海啸,最后将波及整个国家。”
为了抑制瑞郎大涨对利润率的侵蚀,历峰集团决定将欧元区腕表和珠宝类产品提价5%。欧元区的销售额约占卡地亚品牌总销售额的20%,对于历峰集团整体而言,这个比率更接近25%。1月23日,Swatch集团也加入了提价行列,以此抵消瑞郎大幅升值影响。
受影响的还有瑞士巧克力业,全球第一大高档巧克力制造商瑞士莲公司发言人凯琳表示,瑞士的出口将受到汇率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正试图通过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来应对挑战。
除了出口,瑞士旅游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瑞士是世界滑雪胜地之一,时值冬季,正是传统赴瑞旅游、购物的旺季。
不过,由于瑞郎升值,一些“准游客”对旅游计划做出调整,如减少了购物开支。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白领李凡(化名)规划年初境外游,首选瑞士深度游,当时的价格为16600元,李凡还计划到瑞士当地购买一款品牌手表,劳力士或者其他名牌。
但李凡还未出发,就传来瑞郎升值的消息。“我的预算是买块3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表,瑞郎升值前,折合瑞郎为4893瑞郎左右,但瑞郎升值后,买以瑞郎计价的等值手表,就要超过3.5万元人民币,一下子要多花几千元钱。我要再考虑下,不会急着买了。”李凡说。
像李凡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而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游客则弃瑞士而转向法国等较为便宜的旅行线路。
为挽回损失,不少瑞士旅游胜地的门票和商品提高了价格。瑞士韦尔比耶滑雪场,原本296欧元的6天滑雪票价涨至347欧元。瑞士达沃斯镇普通酒店的标间一晚价格升至1000瑞郎,酒店菜谱上普通的一餐饭需要花费135瑞郎。但提价后,旅游业寒意更浓,以位于达沃斯中心地带的Panorama酒店为例,在瑞郎上涨后,立即有3个预订被取消了。瑞士旅游办公室主管于尔格·施密德在推特上不得不尽力呼吁:“瑞士人!留在瑞士度假!”
考虑到出口和旅游业损失,瑞银将瑞士2015年GDP增长预测从此前估计的1.8%下调至0.5%,并将2016年预测从1.7%下调至1.1%。
“短痛”防欧版QE
为何即使损及自身经济,瑞士央行还做此决定?在业内人士看来,瑞士银行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维持汇率下限,瑞士央行需要抛售瑞郎,购入大量欧元,而欧元对美元又持续走弱,也拖累瑞郎对美元贬值。这也大大增加了瑞士央行维护该汇率下限的成本。
“瑞士央行当时没有预料到,欧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长期走弱。原本只是在欧债危机高潮期用来冷却瑞郎升值的权宜之计,在过去3年欧元依然走弱的背景下,越来越成为一项长期化的亏本买卖,瑞士央行终于吃不消了。”蒋舒指出。
数据显示,瑞士央行的外汇储备自2011年9月实行汇率下限以来,已经从29.84亿瑞郎下降至2014年11月的21.32亿瑞郎,缩水近30%。
银河证券则指出,瑞士央行也有不得不在此时行动的苦衷。
1月22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将每月购买价值600亿欧元的欧元区国家债券和相关国家其他有价证券。购债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一直延续到明年9月,至2015年9月,欧央行将会印钞超过1万亿欧元。
欧洲央行如此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导致市场上欧元大增,欧洲央行的决定宣布后,欧元急挫,兑美元跌穿1.14美元至2011年新低,欧元将加速贬值。
瑞士央行正是担心欧洲央行会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使避险资金大量流入瑞士,届时巨大的资金量或使瑞士央行无力维持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在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后放弃联系汇率的成本更高,对瑞士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瑞士银行不得不在欧洲央行之前“先下手为强”,主动先行放弃欧元兑瑞郎联系汇率下限,从而减少欧洲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汇率与经济的冲击。
而从经济学的原理来看,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也决定了瑞士银行早晚要放弃联系汇率。“不可能三角”即三元悖论,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瑞郎兑欧元的联系汇率制意味着瑞士牺牲了货币独立性。
但是,伴随油价下跌和美元走强,全球陷入低通胀格局,瑞士联邦统计局1月9日公布瑞士2014年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持续下降0.3%,通缩威胁加剧。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指出,通缩风险下需要一国央行控制货币主动权,如继续与欧元绑定,瑞士每次购汇都导致央行被动扩大资产负债表,外汇资金流出本国,金融项目资本方恶化。
这一先手使得瑞士央行所持的大量欧元储备瞬间兑本币贬值超过30%,按花旗分析师估计,若以欧元兑瑞郎1.03、美元兑瑞郎0.88的汇率计算,瑞士央行的储备货币损失了600亿瑞郎(约合683亿美元)。但市场人士指出,保持瑞郎对欧元的汇率下限,使瑞士央行每天多消耗20亿瑞郎,代价更高,且最终汇率下限被迫取消的概率也没有减少。
对于瑞郎以后的走势,李慧勇指出,瑞郎已重回外汇市场,不再等同于欧元,瑞郎将大幅升值,当然为稳定国内物价和汇率,瑞士政府将持续干预外汇市场。瑞士央行行长乔丹1月18日曾表示,瑞郎被“大幅高估”,瑞士央行还会继续在决策时考虑汇率形势,如有必要会干预汇市。花旗集团也指出,若瑞郎延续升势,瑞士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