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看来将在2007年出现轻微的滞胀现象:随着通货膨胀率由3%加速至4%,而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从2006年的5%下降至2007年的4%,通货膨胀率在近十年之后将首度超越增长率。
政策制定者以声誉作赌注,继续压低
债券收益率:过去十年的低通货膨胀为政策制定者赢得在遏制物价上的声誉。按照我们的观点,他们正利用它让通货膨胀有更大的通融空间,从而使经济增长能尽量的持续下去。
如果政策制定者输掉声誉,全球周期将可能大幅度下滑:当债券市场认识到政策制定者为了增长而容忍通货膨胀的时候,债市守卫者可能会还击、债券收益率将上升、继而中央银行们可能需要收紧政策。全球经济可能因此而硬着陆。
债市仍相信低通胀高增长
按照我们的看法,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正利用他们成功遏制通货膨胀赢得的声誉,容忍通货膨胀上升以期望延长现在的经济增长周期。由于债券市场对他们遏制通货膨胀的历史印象记忆犹新,虽然通货膨胀率偏高并持续上升,市场仍接受偏低的收益率。因此,尽管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债券市场仍不断地刺激需求。这样的态势有可能导致2007年出现温和的滞胀现象,到时候,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有可能都约为4%。
假如债券市场认识到政策制定者是为了延长增长周期而容忍通货膨胀,本次经济周期的决定性滑坡可能一触即发。债券收益率可能因此而上升,迫使政策制定者们大幅度收紧政策。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因此而在2008年硬着陆。
即将公布的数据将显示通货膨胀升幅将会是比增长放缓的幅度更大,这将会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债券市场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相信理论上的推断,即通货膨胀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而下降,从而推动收益率在本年重上高位。不过,债市可能无法及时把滞胀反映在价格上。
美元三年后可能会无以为继
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四年高于趋势水平。然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还想得到更多。我认为这种欲求是来自于本次经济周期对资产的依赖和不稳定的增长模式。如果增长周期逆转,资产市场几乎可以肯定会步其后尘,如果这样的话全球经济有可能把温和的通货膨胀转变为衰退。对于失序调整的恐惧促使各国政策制定者们致力于延长经济增长周期,越久越好。
正如我以前所提过的,世界经济有两台发动机:美国的消费和中国的投资。货币刺激政策给前者充电,而后者则不断抵消由此所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增长态势有三个脆弱环节:美元稳定性、债务的吸纳能力、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失衡问题。
保持美元稳定是过去五年里维护经济增长稳定的主要顾虑。美国的经常账户的赤字使全世界的市场观察家震惊。然而,像能源价格一样,美元一直没有崩盘。这主要是有赖于美元作为全球贸易和金融标准货币的特殊地位。美元的特殊地位容许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持续并且不断滚大。在我看来,美元三年后可能会无以为继。
债务的吸纳能力在美国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在中国则是一种政治现象。不管发债资金从哪里来,美国家庭仍然拥有不少资产并将不难找到新的借贷方法。这种文化从科技泡沫破灭、9.11事件乃至能源冲击,一直持续至今。我们无法知道,目前房市走弱会否为这种借贷消费文化画上句号。
在中国,借贷投资是一个政治现象。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以地方政府官员为主导的。其行政文化是动用资源进行建设,最好是非常大型的建设。所以,当出口表现强劲,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官员们便会鼓励把资金引流到大型项目上。因此,如果借贷消费文化在美国可以持续,在中国的借贷投资文化很可能也不会终止。
如果上述两个现象没有结果,第三个现象便可能出现。由于消费和投资是发生在不同的经济体,“摩托车经济”是一个容易滋生泡沫的经济模式。单方面地推动消费或投资,若干的资产泡沫也许是不可避免的。资产泡沫随时间推移促使生产成本上涨。此外,高于趋势的增长水平往往导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通货膨胀的不同源头
资产膨胀通过四条渠道转化为通货膨胀。首先,地价上涨不断推高商务经营的成本。亚洲的土地价格上涨导致全球通货膨胀上升。1992年的日本经济、1995年的中国经济、及1997年的东亚其它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土地价格大幅度下滑。主要亚洲城市的地价从高峰到谷底下跌了7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