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灾,QDII无一幸免。
本刊首次打破基金和银行的分业鸿沟,将其中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类似的QDII产品,放到同一个擂台上比较。
本刊截取2008年1月7日至2008年2月21日这一时间片段,作为观察的时点。全面比较了国内4只基金QDII,以及相似资产配置的银行QDII,这其中包括花旗、汇丰、德意志和渣打等全球著名商业银行的产品。
结果令人遗憾。
这期间不管是国内基金“新贵”们掌管的基金QDII,还是海外所谓著名投资大鳄操盘的银行QDII,无一例外地出现大幅下跌。银行系股票型QDII的平均收益率为-6.84%;而基金系QDII则为-9.85%。
令人意外的是,如果说国内基金QDII是年少轻狂,匆忙投资导致业绩不佳,尚可理解,但是号称投资专家,历史悠久,身居全球市场中心的海外操盘机构大多数也没有制造出比国内基金跟好的业绩,这让人颇为费解。
五十步笑一百步
根据本刊的分析,整体而言,银行系QDII的收益好于基金系。
先看银行系,本刊统计到的33只股票型的银行QDII中,30只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简单计算的亏损面高达90.9%。银行系股票型QDII的平均收益率为负的6.84%。
耐人寻味的是,管理这些基金的均为全球市场上著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贝莱德美林、施罗德等等。面对次级按揭引发的全球股灾和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期的系统性风险,海外投资大鳄办法似乎不多。而且迄今为止,未有一家外资公司对于亏损发表公开的信息,以告知国内的投资者。
不过,银行系中并非没有亮色,其中美林世界矿业基金、美林国际黄金基金等因为矿产和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出现难能可贵的正收益。
反观基金系,基金系表现最好的华夏基金(下跌-6.25%),相当于银行系QDII的第14名。整体而言,国内基金QDII的表现相当于银行QDII中下游的水平,平均收益为负的9.85%。
根据四只基金QDII的2007年四季报:投资节奏偏快、次按危机牵绊、港股直通车叫停、香港市场大幅下挫,以及汇率风险均是造成投资亏损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季报,这四只基金共同的投资特征是股票的投资屯兵于香港市场,虽然亚太优势和华夏全球号称投资范围涉及欧、美、亚太等多个区域,但配比相当有限。
另外,股票选择上,多数仅限中国概念股票;行业选择上,四只基金更多的关注金融股、能源股、地产股,以及电信类股票。
这样的资产配置为基金QDII损兵折将埋下伏笔。
割肉、持有两彷徨
除了投资直接亏损,QDII还面对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
华夏全球精选四季度报告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不到三个月升值超过2.8%,嘉实海外亦称,在报告期内人民币对港币升值加快,升幅达到3.4%。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07年人民币年度升值幅度为5%,同时投资QDII势必承担放弃定期存款每年3.87%收益的机会成本。如果简单计算,只有两者相加,即QDII产品必须超过8.87%才算合算。
但是,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比想象中快。从年初截至2008年2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照此预期,人民币每年5%的升值幅度将提高1-2个百分点,再加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意味着QDII产品的收益要超过9.87%,抑或10.87%才合算。
这对于QDII投资者无疑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是继续持有,还是割肉出局?
继续持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损失,特别是美国经济是否持续衰退不明的情况下;而如果割肉出局,万一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更加追悔莫及。
来源:理财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