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融资融券交易大发展 券商忙调授信杠杆

2013年08月06日 07:16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金改”春风之下,A股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早已不陌生,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经高达2281.51亿元,融券余额20.63亿元。8月两个交易日,单日融资买入金额均超过120亿元。

  在此背景下,券商对“两融”业务的推广力度,以及客户之间的争夺战,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调研后发现,各家券商在订立业务条款时五花八门,而最突出的特征是——券商在降低参与门槛的同时,也倾向于给予客户更高的授信杠杆,这种情况在中小券商中更加明显。

  不同券商杠杆各异

  近日,国金证券某营业部向客户群发了一条短信,称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两融”业务,准备上调融资融券杠杆比例,以满足客户交易需求;同时对当天融资买入、当天还钱,或者当天融券卖出、当天还券的交易免收一天的利息费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此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该营业部,进行了详细咨询。

  NBD:听说你们现在要提高融资融券交易杠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国金:从8月5日起,我们准备将融资融券的授信额度提升。比如你有100万元的保证金,那么你最多可以再向我们公司借150万元,也就是说1:1.5的比例。

  NBD:你们这么高的杠杆比例,会不会很容易爆仓?

  国金:那不是的。这只是我们给你一个这么高的额度,方便你的交易,因为前期有很多客户在融资交易的时候,都遇到过额度不够的问题。实际上,由于你的保证金很有可能不是现金,而是股票,因此会有一个折算比例。比如你市值100万元的股票拿来做保证金,那么可能只能折算为70万元。这时候你就无法借入150万元,而最多只能借入105万元。另外每买入一只股票,公司也规定了单只股票的最低保证金比例。

  NBD:那么现在你们的门槛是多少呢?

  国金:你的账户上在我们这里需要有20万元资产,现金股票都算。如果你需要现在最好就来开嘛,可以免开通交易的40元手续费。

  记者随后打开国金官网。目前国金证券纳入股票池的融资标的共有505只,其规定的保证金比例不一。如平安银行和万科A的保证金比例为74.5%,中兴通讯为81.5%,而国投新集、中国重工则达到120%等。

  记者随后又对长江证券和国泰君安的营业部进行了咨询。长江证券表示,目前最高的授信额度是1:0.8,即100万元保证金,最高可融资80万元。但是在这个额度之内,单笔交易的杠杆更高一些。“比如你最高额度是80万元,但是你只动用了10万元保证金,那么大概可以融资买入13万元股票,总之每个品种不一样。”

  国泰君安的额度则更低,根据记者对某营业部咨询的结果,100万元保证金可以获得的额度大约是60万元。不过记者在其官网发现,国泰君安对单只融资标的所规定的保证金比例基本是60%,只有创业板的6只标的(吉峰农机、机器人等)是65%。也就是说虽然最高可融额度低于国金,但只要在额度之内交易,杠杆率却大于国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之下,三家券商虽融资买入利息率均为8.6%,但融券卖出利息却不一样——国泰君安最低,为8.6%,国金和长江分别为9.6%和10.6%。

  业务规模两极分化

  在各大券商大张旗鼓争夺客户资源的同时,“两融”交易对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显现。6月1日~8月5日,两市融资买入第一名不是金融、地产等巨无霸,而是流通市值只有238亿元的鹏博士(600804,收盘价17.18元),其区间融资买入金额为124.37亿元,相当于本身流通市值的一半以上。鹏博士今年以来已经上涨188.26%。

  7月21日以来,两市融资买入前三名——四维图新、科大讯飞、华谊兄弟全部属于中小板、创业板;特别是华谊兄弟在7月24日复牌后的三个涨停板中,融资客力量功不可没。

  不过对许多中小券商来说,“两融”业务起步太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几年大家都在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做各种准备,但是由于大券商获得资格较早,导致一些优质客户不可避免地流失。“现在‘两融’业务转入常规,但对我们这种起步晚的券商来说,失去的不止是前三年的‘两融’收入,还有一些隐性损失无法估量。所以佣金战过后,两融业务同样也会展开激烈竞争。”

  这一说法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到证实: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共有79家券商席位参与了融资融券交易。6月单月融资买入前三名分别为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金额为174.74亿元、128.25亿元和128.18亿元;而最后一名中邮证券买入金额只有2779.91万元,相当于华泰证券的0.16%。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