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创业板指数再次应声而跌,在过去两个月里形成了一个难看的M头,上周五盘中低点1194点也接近了1191点的颈线位置。面对如此技术形态,一方面是卖方分析师一片唱衰之声,一方面却是买方机构频繁交易,近期大幅拉升的创业板牛股中也有机构积极参与。可见,创业板的调整到底是“危”还是“机”,机构判断分歧巨大。
创业板调整进行时
从10月10日1423.96点的历史高点回落,到11月11日最低探至1191.18点,创业板指数用一个月的时间下跌16%,让创业板牛市在持续11个月之后出现了最大一次调整,一些大牛股的跌幅更远胜指数。
在11月份剩下的时间里,创业板指数却执着地再次回升至1369点。如果不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11月30日突然宣布,主流观点仍然相信创业板可能重拾牛气。
上周,在主板市场步步为营强势上攻的同时,创业板市场却出现抵抗型下跌的走势,上周五盘中低点已接近1191点的颈线位置。
创业板高涨之声,整体市场无人敢唱空。当前的市场则乾坤倒转,一片唱空。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筱璇认为, IPO 重启对中小市值股票冲击较大,可能推升市场风险溢价的上行,结构性行情可能再度演化为结构性风险。短期仍需要消化IPO重启的下行压力。
东北证券分析师沈正阳也认为,创业板中期仍面临较大压力,需要谨慎对待,不宜轻易抢反弹。
国信证券分析师闫莉在研报中表示,据之前升幅的半分位回撤以及“M头”的翻转测算,创业板指数回落目标位在1000点,虽然回落幅度不一定全在12月份实现,但整体将表现为调整为主。
机构席位频繁现身创业板个股
卖方研究员的唱空观点,对机构投资者到底产生了多大作用?
最近的公开信息显示,无论创业板个股的大涨大跌,都有机构席位积极现身其中,显示一方面有机构资金夺路而逃,杀跌出局;也有机构迎难而上,借调整杀入。
作为近期逆势大涨的创业板牛股代表,云意电气借助11月创业板市场的反弹,一个月内股价从17.4元大涨至50.9元,翻了将近两倍。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推出,该股股价回落至40元一线,但成交持续活跃,上周5个交易日中,除周一无量跌停外,其余4个交易日盘中换手都在30%以上,4天累计换手率高达150%!
正是这样的风头股,吸引一批投资者在其中“腾云驾雾”。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多家机构席位上周出现在买入前5名的营业部中,例如12月4日有一家机构买入792万元,5日再有一家机构席位买入676万元。6日当该股以45%的可观换手率推至涨停时,共有两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2880万元。
机构对创业板个股的青睐不止于此。记者粗略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机构席位还频频现身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先后12次买入了恒顺电气、汇川技术、蒙草抗旱、超图软件、泰格医药、乐普医疗、钢研高纳等7只创业板个股。
机构依然青睐成长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周,一批创业板个股跌幅加剧。以过去5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计,有23只创业板个股跌幅达20%以上,排行居首的麦捷科技累计大跌27%。
股市结构性风险同样也反映到基金理财市场。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周,创业板基金同样成为调整的重灾区,富国创业板指数B(分级基金)一周跌幅高达22%。在当周净值跌幅超过10%的10只基金中,有6只均是创业板指数基金。
尽管市况如此,有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仍然积极看好成长股的中长期表现,认为应该借调整之机以“舒服”的价格,买入真正的成长股。
汇丰晋信基金提出,在注册制下,资源有效配置且高质量的上市供给增加也同样利于创业板的长期发展,依然看好消费、新兴产业等受益于经济转型的成长行业。
与此同时,策略更加灵活的私募基金似有转向之意。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对于12月市场,25%私募看好低估值的金融股机会,认为在IPO重启、优先股推进的过程中,金融股或会有不错的表现;军工、消费和环保股也有18.75%的受青睐程度;文化传媒、农业、电子信息、医药和科技股也各有12.5%私募看好。此前不受待见的低估值金融板块,已跃居私募配置股票的首选。
相关新闻
专家热议IPO改革:完善公司治理须成重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在11月末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后,新股配售、定价、上市等环节的改革措施得到业内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专家学者指出,要想进一步推进IPO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将成为刻不容缓的重点内容。
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本周在北京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的发布,是IPO体制完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严弘认为,在此基础上未来公司治理问题须得到重视。“因为目前我们的公司治理体系不利于中小股民,这也是为什么证监会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分红方面的措施。”严弘说,“在目前公司治理仍需完善的情况下,证监会起到了‘保姆式’的作用。”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8日举行的第二届公司治理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股发行改革和更深层次治理结构的完善,都应在公司治理基础上完善。“此前欧美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国家出现杠杆过高和大量泡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上市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对其金融市场安全构成了影响。”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针对国内上市公司治理问题,需要从不同类型和纬度评价公司治理水平,分类评价将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同时也有利于监管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防范企业风险。
两市股票均价为7.31元
深圳特区报讯 截至6日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新报206515亿元,仅比11月30日微减0.01%。同期,沪深股市总市值报246199亿元,一周减少0.6%。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为7.31元,一周下降0.81%。
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日,沪市流通市值报143930亿元,一周增加0.94%;深市流通市值报62585亿元,一周减少2.12%。同期,沪市总市值报158926亿元,一周增加0.78%;深市总市值报87273亿元,一周减少3.01%。
目前沪市拥有上市公司952家,总股本25635亿股,流通股本23696亿股,平均市盈率11.56倍;深市拥有上市公司1536家,总股本8028亿股,流通股本6184亿股,平均市盈率27.58倍。
(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