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行融资业务结构调整大幕将拉开。《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监管层今年仍然把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并且要求银行高度关注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防范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产生的风险传染。
除此之外“银监会已对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新趋势发出预警,其一,钢铁、光伏、船舶等行业的信用违约风险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其二,煤炭、木材、水产贸易等领域重复抵押等违规模式的融资担保风险上升。目前,从区域看,信用违约风险正在由长三角地区向其他东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区多点扩散。银行根据市场状况也在加速调整融资业务结构和布局。”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目前,银行不仅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而且还包括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领域等非传统性竞争的影响,信贷投放整体处于‘去产能’的过程。因此,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面临着剧烈调整,预计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会阶段性上升。”
实际上,对于房地产贷款而言,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上就警示部分银行存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截至2013年末,有20家银行涉及房地产类贷款达20.9万亿元,这大概占2013年末银行业贷款余额的33%。另外,截至2013年9月末,20家主要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 押 的 贷 款 占 各 项 贷 款 比 重 高 达37.9%,抵押品风险较大。
“兴业银行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的房地产融资业务占比在同行中较高,因此,管理层出于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调整的需要,作出了相关决定,即暂停钢铁、水泥等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股权融资模式的夹层融资业务,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这一直将持续到3月底,但期间不包括暂停土地储备贷款和按揭贷款。”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员邱冠华分析称。
据悉,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则延续了2013年的房地产贷款政策,“总量控制”且“区别对待”。而这也是银行在去年内对包括钢铁、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放贷政策。央行统计数据表明,去年,银行对部分“两高一剩”限制行业的贷款增速明显放缓,截至2013年末,钢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10.7%,建材业中长期贷款则同比下降了3.3%。
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下一步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加强对理财、票据和同业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这意味着,信托、理财、同业业务会在今年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银行信贷资产将出现表外融资向表内信贷转移的新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从去年银行放贷规模上可以看到,中小银行在优化信贷结构过程中显现出了较大的市场活力,但是,银行信贷资金仍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紧张状况已拖累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另一方面银行表外融资风险正在暴露。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分析称,“目前,银行非标准化债权等高收益资产利率还维持在高位,而债券收益率已经大幅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监管层可能会像去年一样,再次寻找新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调整的过程中,而在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还面临着金融市场化的加速推进。这意味着,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今年更需要关注和防范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交行金研中心分析师鄂永健同样预计,“未来银行业通过非信贷渠道的资产创造、货币创造能力将受到限制,这也是压缩实际信贷投放、控制社会融资规模过快增长的方式之一,并将助推部分融资需求转回风险管理更为完善的表内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