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一带一路”“自贸区”依然是最火热的两个话题。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寅表示,上海将通过高标准的贸易规则,通过对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更好运用,使上海能更多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我认为,高层推进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试验场。在这样的改革创新势头之下,“自贸区有大未来”。
自由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同时需要大量的个体、组织共同发力,这一大盘棋并不好下。近期,作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之一的天津自贸区等挂牌备受关注,自贸区作为一枚重要的棋子,未来发挥的作用将围绕着“一带一路”展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设立广东、福建、天津三个自贸区,尽管这已经是在预期之中,但也让不少企业以及投资人士热血沸腾。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经验,让人们对新自贸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
自贸区通常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港口的优势成为发展的优势,这也是沿海城市不断被设立成为自贸区的原因之一,对外贸易是自贸区的重点。在自贸区里,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并会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因此国家采用自贸区这一特殊的功能区域往往会得到大量企业以及不动产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在这种背景下,自贸区能够吸引外资设厂并发展出口加工企业,能通过设立大型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分支单位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作为促进发展的窗口,自贸区战略实质是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非单纯促进经济增长。自贸区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应对全球贸易竞争,探索开放新路径,二是对内,以开放促改革,转变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这也意味着我国自贸区不仅仅是普通的跨国商品中转站以及税务避风港,在已经成立和正准备挂牌的自贸区里,首批进入自贸区的企业多为大型金融银行机构、知名外资企业、物流巨头、排名领先的贸易公司等,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强势公司组合在一起,将成为金融、物流以及高端制造业的中心。
在高大上的配置下,自贸区的集聚效应将吸引各种大中小微型企业向自贸区聚集,成为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纽带。在未来的商业发展中,财力雄厚、运输能力强大、掌握高端制造的区域,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在同一时间段之中。“一带一路”是需要从大陆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东西两端向外发展,最重要的是对外经济发展。打通发展之路,需要用一把钥匙打开对外协同发展的经济之门,自贸区的设立正好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发展的需求,这也意味着自贸区正是“一带一路”棋局的重要棋子,而“一带一路”又是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