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师表示,期铜下跌对铜加工生产企业和以铜为重要原料的相关公司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本报记者 沈 明
进入9月份,金融市场迎来多事之秋,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国内经济转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球股市以巨幅震荡显示出市场的脆弱,而敏感的大宗商品也面临方向性选择。近阶段,铜市借助人民币贬值大幅拉高内外比价,加上政府救市及淡季不淡等因素支撑,沪铜9月初企稳回升,但却受阻于4万元/吨大关。23日,沪铜收报38930元/吨,下跌3.11%,已连续4个交易日收阴。
周二伦铜大幅走低,至收盘下跌3.41%。库存上,伦铜库存330100吨,减少5750吨。
虽然此前公布的中国8月铜精矿进口量同比增加,但市场预计不足以影响全球急剧增加的供应过剩,而且国内经济放缓使得金属需求减少的担忧仍存。
国际投行高盛称,尽管全球商品市场跌得一塌糊涂,目前已处于2008年以来最为糟糕的局面,但预计多头的痛楚还没有结束。该公司预计铜价在今年年底为每吨4800美元,明年年底为每吨4500美元。
高盛称,“我们预期利空因素暂时不会消失,因此铜生产商仍将面临压力并有可能调节产量。”预计至少2019年之前,铜市供应过剩量约为50万吨。受需求方面风险影响,预计铜价仍偏向下行。“价格因素引起的供应削减证实目前市场需求疲软。”
不过,花旗和麦格理并不那么悲观,他们都认为,今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现象会得到明显缓解,明年铜市将面临供应不足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汇总券商研报发现,期铜的下跌可能对相关上市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两类上市公司,一是铜加工生产企业,包括高精达股份、鑫科材料等。此类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为铜加工企业,通过固定加工费等方式锁定了铜价波动风险。
二是以铜为重要生产原料的空调、变压器、电缆等相关上市公司。其中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上市公司受益匪浅。不过,行业分析师也提醒投资者在关注铜价下跌所带来的成本下降预期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因为只有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才能放大原料下降所带来的盈利增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