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钟情楼市与蓝筹行情复归,这是资金避险和金融投资在市场上的映射
近期,金融市场有两个数据饶有趣味,一是央行8月12日发布数据,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477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02%,创历史新高,业内称之为信贷“散户化”,而企业贷款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意味着新增信贷全部被居民拿去买房了;二是A股大涨并站上3100点,创反弹以来新高,地产和金融板块强势,大盘蓝筹股被各方觊觎,业内直呼蓝筹“王者”归来。
当前,楼市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很弱,二者无需争夺资金。因为,无论从无风险收益率,或从资金供给面看,当前货币环境非常友好: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2.67%,有机构未来看低至1.7%,与同业活期利率相差无几;另外,7月份的M1和M2剪刀差(15%)创历史新低,企业现金很充裕。信贷资金钟情楼市与蓝筹行情复归,这是资金避险和金融投资在市场上的映射。
信贷出现“散户化”,有银行基于优化资产质量而调整信贷结构的影响,也有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低,信贷需求不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货币极度宽松、资产泡沫愈演愈烈,居民或被动抵御储蓄缩水风险,或主动借超低成本杠杆保值。2009年,我国房贷余额仅4.76万亿元,今年6月达到16.4万亿元,翻了4倍。2015年,新增房贷款与商品房销售额之比为36.7%,今年上半年达到56.5%。
无风险收益率创新低,意味着“资产荒”来了,而未来安全资产或更加“荒”。一则,全球央行“大放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必然偏向宽松的一边;二则,经济下行趋势叠加“资产荒”,信用违约大行其道。货币扩张经由资产泡沫拉大贫富差距,国人投资避险、捂好钱包的首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搬不走的房子。货币宽松和楼市托底经济的隐性背书,助长居民大胆“加杠杆”的雄心。
百城房价连续15个月上涨,意味着中产阶层和中低收入全面加杠杆,而中产及以上收入者海外置业和加杠杆也很红火。戴德梁行《中国对外投资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前五个月,170亿美元中国资本涌入跨境楼市,成为全球第二大跨境房地产投资来源,仅次于美国的190亿美元。为此,今年以来澳洲四大银行收紧海外购房者贷款,加拿大也对海外购房者征收重税。
2016年前7个月,房贷新增额达到2.8万元,而2009年非常时期的个人按揭贷款才1.4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前7个月的新增房贷额是2009年的2倍。这只是房贷杠杆率快速攀升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静态房贷杠杆率(房贷余额/商品房总价值)为39.5%,比美国和日本略低。
2013年之前发放的房贷,可大概率判断,风险已被房价上涨覆盖,但2013年后新增房贷的风险不容小觑。作为相对自由的市场,房价单边上涨20年必然会终结,特别是货币驱动下的上涨。因此,控制楼市杠杆在近期全面铺开,如“证信保”全面控制银行资金借助通道和加杠杆炒地、炒房;部分银行将开发贷款的周期由2年期缩短至1年内;部分城市也收紧二套房贷杠杆。
当前是开发商资金最充裕的时期。今年1月份-7月份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上半年开发商发债规模已超去年全年,龙头发债成本低至3%左右,银行也“倒贴”送上廉价资金。相比开发房地产,借助充裕和低成本资金,猎取优质蓝筹是“资产荒”时代更优的投资选择。
今年以来,政策环境友好,开发商资金充裕,库存连续5个月回落,但近几个月新开工增速持续回落、土地购置负增长扩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放缓,意味着开发商投资积极性下降。
楼市资金溢出与大股东“减持潮”、民间投资不振、M1和M2剪刀差扩大是一个逻辑。当无风险收益率屡创新低,未来流动性宽松预期不改的情况下,全社会资金追逐稀缺的安全资产。一旦资金大肆追逐,公认的安全资产也不安全了,即资产的安全边际收窄。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了一个季度,就被产能过剩打回了原形;本处安全区的楼市和债券,现已充斥着风险欲来的氛围;此前一直低迷的蓝筹股,也就成了下一轮被炒作的、为数不多的安全资产了。(作者单位: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