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美元指数最高触及93.84,再度刷新去年12月1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日美元指数收于93.66,自4月17日从当日低点89.23上涨以来,阶段涨幅已接近5%。
上周以来,美债收益率的上涨成为了美元指数走高的助推器。欧元等货币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元走势。分析人士认为,后市美国通胀预期以及引发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猜想将成为美元能否继续走强的关键因素。
诸多因素提振美元走势
美元近期连续上涨,最大的助推器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美国经济数据,特别是制造业和就业数据强劲提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2011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五涨至3.12%,本周涨15个基点,为2月2日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三菱日联信托银行外汇和金融产品交易经理表示,最近的经济数据强劲缓解了对国债收益率攀升压制经济增长的担忧,美元目前受到投资者青睐。另外美国经济相对于欧元区或英国的表现较好,市场对后两者经济增长减速的担忧挥之不去。
与此同时,欧元近期跌跌不休也是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由于一系列欧元区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叠加意大利政坛危机发酵,欧元兑美元自4月下旬以来已下跌近5%。欧元是美元指数一篮子货币中权重最大的品种,与其说是美元走强,倒不如说是欧元太弱。欧洲央行原定计划在9月或12月结束量化宽松措施,但是可能会被迫推迟加息步伐。未来如果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紧缩步伐停滞,则会进一步推动美元走高。
另外,原油价格走高也成为了市场的聚焦所在,投资机构纷纷调高了对油价的后市预期。油价的上涨若推升了通胀,就可能进一步提升美联储加息次数的可能性,并对美元构成进一步支撑。据CME“美联储观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走势暗示,美联储今年加息四次概率已超过40%。
中长期走势存不确定性
分析机构认为,近期美元走强是前期汇率与基本面背离的修复。去年底至今年初,在美元利率上升、美国经济复苏平稳、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的状态下,美元理应升值,但实际上却持续走弱,与基本面发生背离。近来在政策面和市场预期的作用下,美元逐渐走强,开始逐渐修复前期与基本面的背离。
但一些机构也警告称,本轮美元周期始于2011年,上升周期一般持续5-7年,那么从时间长度来看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另外,从基本面来看,美元本轮升值与美国加息同时发生,两者均不利于美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美元未来上涨幅度仍然有限。有观点还强调,美国目前采取的是“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在财政加杠杆与央行降杠杆的矛盾中,美联储可能率先妥协。
执掌1000亿美元资产的Aegon资产管理公司副首席投资官Jim Schaeffer表示,美元上涨行情将会逆转。“美元的近期强势可能让我们感到惊讶,但我们认为这是相对短暂的,美元兑主要货币2018年将会走软。”他认为,基本面因素最终将会抑制美元的涨势并重振新兴市场货币。
有“新债王”之称的DoubleLine Capital创始人Gundlach日前也反复强调,非常看涨美元短期表现,“假如美元指数触及95,不要对此感到意外”。但他对于中长期美元前景仍然非常看衰。Gundlach称,自1985年以来美元便处于下行趋势之中,美元在2014年曾突破了这一下降趋势线,并于2017年初触及103水平,但随后便重新走低,又跌至这一趋势线水平附近,近期的上涨恐怕难以维系。
(原标题:涨势如虹美元指数逼近94 后市升值空间仍存疑)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