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0股市 > 股市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猫眼电影在线票务停摆180天:大数据被疑刷量误差100万 郑志昊如何逆袭?

2020年07月28日 10:34    来源: 和讯科技     知新

  编者按:亏损七年后,猫眼娱乐在2019年首度实现扭亏为盈,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猫眼娱乐主营业务接近停摆。近日,电影行业按下“重启键”,在线票务系统的业务也随之重启,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的猫眼娱乐,会给出一个怎样的表现?

  目前,猫眼平台正在热映的电影29部中只有4部是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且最快的排期也要等到7月31日。受限于目前电影档期及品质方面影响,以及疫情等不可预估因素影响及遗留问题,猫眼接下的发展依旧不容乐观。

  猫眼大数据机遇or挑战 被疑票房统计误差100万

  猫眼的大数据一直是引以为傲的资本,猫眼娱乐CEO郑志昊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猫眼娱乐通过数据等五大平台在疫情期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帮助影院和合作伙伴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可是就在7月20日影院复工首日,猫眼被曝和灯塔票房数据统计误差达100万,灯塔专业版在微博上@猫眼专业版表示,猫眼专业版数据高或是因没有识别隔行隔位的锁座位置。

  对此,知名电影大V“法兰西胶片”在微博提出质疑表示,100万误差如果在1年前刷也就刷了,可是在整个电影行业的纪元之日,希望猫眼专业严谨。

  数据统计误差达100万,猫眼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背后的原因是否真如灯塔票房所言暂且不论,但百万的误差,业内人士的质疑,应该引起猫眼专业版的重视,让所发布的数据更加专业、严谨。

  猫眼迎来2020开年“寒冬” 郑志昊下半场能否迎头赶上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猫眼开年并不顺利,在线娱乐票务业务180天的断崖式下滑,更让业绩雪上加霜……

  公开资料显示,猫眼是2012年由美团内部孵化的一个业务部门,自2016年4月从美团点评拆离,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后,猫眼引入光线战略投资完成重组,与微影时代实现战略合并。天眼查显示,猫眼娱乐成立于2015年,经历3轮超31亿元后,于2019年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经历持续6年亏损后,2019是猫眼娱乐首个盈利财年。猫眼娱乐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12.97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1.38亿元,同比扩大82%。

  仅2019年实现逆袭,就迎来2020开年“寒冬”,从猫眼最近一次今年1月,未披露具体金额的融资来看,资金链似乎也不容乐观。所以,下半年如何扳回“败局”,猫眼娱乐应该付出行动。

  猫眼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票务销售收入为23.03亿元,占总营收的54.0%。由此可见,目前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依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事实上,2020年上半年猫眼娱乐的业绩惨淡,这在其股价上已有体现。从今年年初至今,猫眼娱乐跌幅达7.95%,截止和讯科技发稿前,猫眼娱乐股价报13.36港元/股,市值达151.20亿。

  随着阿里等巨头超级入的涌入,票务市场日趋饱和,后人口红利时代优势殆尽,猫眼在营销手段、业务运营上仍要不断完善与突破。

  除了业务的停摆,巨头的虎视眈眈,猫眼近期人事方面也出现了不小变动,被传裁员10%。今年5月,猫眼娱乐首席运营官康利、综合业务拓展部负责人赵岩同时宣布离职。

  正如猫眼娱乐前首席运营官康利更是在朋友圈感慨称,“就像曾被调侃‘卖票的’能成为如今的猫眼一样,勇气和突破也将是我生命里的关键词。”

  经历了重创之后,猫眼能否获得新生,又该在哪里寻求新的增长点予以突破,都是猫眼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影院复工全面开启,2020下半年,郑志昊能否带领猫眼扭转局面,为2020下半场的“硬仗”做好准备,继续实现业绩的逆袭式增长,和讯科技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猫眼电影在线票务停摆180天:大数据被疑刷量误差100万 郑志昊如何逆袭?

2020-07-28 10:34 来源:和讯科技

  编者按:亏损七年后,猫眼娱乐在2019年首度实现扭亏为盈,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猫眼娱乐主营业务接近停摆。近日,电影行业按下“重启键”,在线票务系统的业务也随之重启,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的猫眼娱乐,会给出一个怎样的表现?

  目前,猫眼平台正在热映的电影29部中只有4部是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且最快的排期也要等到7月31日。受限于目前电影档期及品质方面影响,以及疫情等不可预估因素影响及遗留问题,猫眼接下的发展依旧不容乐观。

  猫眼大数据机遇or挑战 被疑票房统计误差100万

  猫眼的大数据一直是引以为傲的资本,猫眼娱乐CEO郑志昊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猫眼娱乐通过数据等五大平台在疫情期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帮助影院和合作伙伴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可是就在7月20日影院复工首日,猫眼被曝和灯塔票房数据统计误差达100万,灯塔专业版在微博上@猫眼专业版表示,猫眼专业版数据高或是因没有识别隔行隔位的锁座位置。

  对此,知名电影大V“法兰西胶片”在微博提出质疑表示,100万误差如果在1年前刷也就刷了,可是在整个电影行业的纪元之日,希望猫眼专业严谨。

  数据统计误差达100万,猫眼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背后的原因是否真如灯塔票房所言暂且不论,但百万的误差,业内人士的质疑,应该引起猫眼专业版的重视,让所发布的数据更加专业、严谨。

  猫眼迎来2020开年“寒冬” 郑志昊下半场能否迎头赶上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猫眼开年并不顺利,在线娱乐票务业务180天的断崖式下滑,更让业绩雪上加霜……

  公开资料显示,猫眼是2012年由美团内部孵化的一个业务部门,自2016年4月从美团点评拆离,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后,猫眼引入光线战略投资完成重组,与微影时代实现战略合并。天眼查显示,猫眼娱乐成立于2015年,经历3轮超31亿元后,于2019年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经历持续6年亏损后,2019是猫眼娱乐首个盈利财年。猫眼娱乐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12.97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1.38亿元,同比扩大82%。

  仅2019年实现逆袭,就迎来2020开年“寒冬”,从猫眼最近一次今年1月,未披露具体金额的融资来看,资金链似乎也不容乐观。所以,下半年如何扳回“败局”,猫眼娱乐应该付出行动。

  猫眼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票务销售收入为23.03亿元,占总营收的54.0%。由此可见,目前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依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事实上,2020年上半年猫眼娱乐的业绩惨淡,这在其股价上已有体现。从今年年初至今,猫眼娱乐跌幅达7.95%,截止和讯科技发稿前,猫眼娱乐股价报13.36港元/股,市值达151.20亿。

  随着阿里等巨头超级入的涌入,票务市场日趋饱和,后人口红利时代优势殆尽,猫眼在营销手段、业务运营上仍要不断完善与突破。

  除了业务的停摆,巨头的虎视眈眈,猫眼近期人事方面也出现了不小变动,被传裁员10%。今年5月,猫眼娱乐首席运营官康利、综合业务拓展部负责人赵岩同时宣布离职。

  正如猫眼娱乐前首席运营官康利更是在朋友圈感慨称,“就像曾被调侃‘卖票的’能成为如今的猫眼一样,勇气和突破也将是我生命里的关键词。”

  经历了重创之后,猫眼能否获得新生,又该在哪里寻求新的增长点予以突破,都是猫眼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影院复工全面开启,2020下半年,郑志昊能否带领猫眼扭转局面,为2020下半场的“硬仗”做好准备,继续实现业绩的逆袭式增长,和讯科技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华青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