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系央企整合速度难定
子公司过多的央企,可能需要先处理与子公司的关系之后再股改。但何时能处理完仍是未知数。
在目前尚未股改的公司中,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化尚未开始股改。该公司旗下子公司众多,目前除有中国石化(600028)外,尚有上海石化(600688)仪征化纤(600871)等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还发行了H股。
从目前来看,中石化倾向于先整合旗下子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梁建敏认为,中石化的股改时间不确定,除中石化四地上市,股改信息一致披露等存在问题外,主要问题是子公司过多,可能需要先处理与子公司的关系之后再股改。按照中石化目前整合速度,在整合剩余五家上市公司之前如不启动股改,两市第一权重股中石化的股改难以启动。
这一延缓将导致中石化及旗下沪深两市近300亿的流通盘无法完成股改,而这些公司的总股本超过6千亿元。
对于中石化来说,这一整合是作为其在香港上市时减少关联交易的一项承诺,但另一方面,东莞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大霄分析说,先整合有利于中石化,如果等到股改完成之后再去整合,成本无疑会变得很大。
此前中国石化已经私有化旗下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四家公司,还以现金方式收购旗下镇海炼化H股,这些回购总共支付的现金超过210亿元。但中石化在公开场合一再表示,近期没有回购旗下公司的计划。
分析师认为,证监会5月22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此或有帮助,因为该规范允许换股收购,这也就意味着缓解了中石化现金收购旗下子公司的压力。
与中石化类似的公司还有中国铝业旗下的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目前上述央企成系的公司都还未就股改做出具体时间安排。中国石化证券事务代表黄文生说,目前仍没有股权分置改革和重组旗下子公司的计划,更没有时间表。
股权分散公司的权证瓶颈
目前剩余的未股改公司中,符合发权证要求(流通市值超过30亿)的公司寥寥无几。
截至目前,沪深300指数中,尚有50余家未进行股改。这些公司中,截至上周市值超过20亿的,还有15只,其中包括本周进入股改程序的深发展A.深发展给出了一份每10股定向分配0.48元红利的股改方案。
深发展目前提出的零对价方案也被机构投资者认为缺乏诚意。目前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在深发展持股比例仅17.89%,持股比例过低的情形下,股改对价方案也成为一个难题。
控股股东担心股改支付对价削弱其控股权,目前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万科、中集集团、青岛海尔等诸多上市公司以权证的方案解决了类似问题。
在万科股改中,第一大股东华润公司仅持有13.35%的股份,为了不摊薄第一大股东股权,万科推出了一份纯认沽权证的方案。每持有10股万科流通A股股票,大股东华润派送了8份认沽权证。
刘景德认为,在目前市场处在高位的情况下,这类公司中被套牢的投资者已不多,派送权证的股改方案,在目前市场权证如此活跃的情况下,方案通过应不成问题。且权证方案还很容易被投资者接受。
从监管层的角度看,这样的公司已经有了成功的解决办法,当不会成为股改无解的难题。
但有分析师也指出,目前剩余的未股改公司中,符合发权证要求(流通市值超过30亿)的公司寥寥无几。广东券商人士称,此前深发展方案中原本有认购权证,但从目前的方案看,红利定向分配方案并不能锁定股票未来的风险,这很难满足机构的要求。
绩差公司短时间难解决
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利害关系、人员负担、相关银行债权处理等问题,ST公司的股改就更加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
对于124家ST公司和经营困难的公司来说,股改变成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摆在监管层面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认为,这类公司面临的问题太多,首先是能不能拿出股改方案的问题,严重亏损、股权被冻结等情况在ST类公司中屡见不鲜,送股或者送现金对于这类公司来说都有困难。如果不是特别优厚的方案,流通股东反对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低价的ST类股票套牢了许多投资者,在这一轮上涨中,ST公司并没有随大盘大幅上涨。
东湖高新股改方案就是一例,大股东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10股转增4股,相当于10股送2.49股。但由于公司在大股东的管理下业绩太差,且并无乐观前景,导致流通股东甚至非流通股东的反对。
目前已经完成的11家ST公司股改中,苏宁环球重组*ST吉纸可能是一个范例。苏宁环球集团在2005年9月以1元人民币的方式受让吉林市国资公司持有的*ST吉纸全部股本总额50.06%的国家股,并注入苏宁环球集团资产,以每股获得的净资产作为对价完成股改。在这一过程中,苏宁环球完成了借壳上市。
另一家ST公司ST农化则采取了资产置换加送股的模式。ST农化非流通股股东建峰总厂以自有资产和ST农化的资产进行了整体置换;另外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1.5股,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安排的组成部分,但在ST公司的重组中,地方政府在重组中的影响很大。
东莞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大霄认为,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利害关系、人员负担、相关银行债权处理等问题,ST公司的股改就更加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ST公司的股改问题。
刘景德说,目前重组是解决ST公司股改的惟一出路,将股改和重组一起进行是解决此类上市公司股改的有效方法。但短时间内重组100多家公司,哪里有这么多买家是个问题。
政策层面的压力是否会使得这些公司整合加速?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难题。此前市场传言,证监会和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将在2006年底把未股改的公司直接送入三板市场。
“客观上很多公司无法完成股改,制度上就该给出一个出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
昨天证监会刚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清欠工作的通知》,对大股东占款公司实施了政策压力。《通知》要求,1000万元以下的资金占用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清偿,如不具备现金清偿能力,要督促控股股东抓紧办理以股抵债、以资抵债所必备的法律手续;建立对大股东所持股份“占用即冻结”的机制。
证监会已经开始为解决问题公司做最后的政策铺垫。 |